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

ID:45999762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_第1页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_第2页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_第3页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_第4页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郭文(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提要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总体上来说仍然是慧能南宗禅的“自性解脱”观。不过,神会又特别突出了众生心中所具有的“知解”之性。“知”即是众生心的体性,为众生所本具;同时也是众生“识心见性”的能动的主体,所谓的“解脱”只有通过众生心所木具的“口然智”发起对寂静Z心体的观照作用,在“知”与心体的“相应”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同时,神会在强调“知解”在众生解脱道路上的重要意义时,乂特别突出“善知识”的指授作用对解脫成佛的重要性。关键词心性解脱真如之心寂静之体知解善知识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总体上來说与慧能《坛经》①中的思想是基木一致的。犹如《坛

2、经》一样,神会也是以“真如”来界说“众生心”,并冃也是认为众生本来就具有清净之自性。不过,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还是与慧能《坛经》存在着不相同之处,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在神会那里特别突出了众生心屮所具有的“知解”之性。“知”即是众生心(也即真如心)的体性,为众生所本具;同时也是众生“识心见性”的能动的主体,所谓的“解脱”也只有通过众生心所本具的“白然智”发起对寂静Z心体的观照作用,在“知”与心体的“相应”的过程屮才能够实现。下面就对神会的心性解脱思想展开具体的论说,以求教于方家。一、真如之心与寂静之体神会的心性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大乘起信论》(简称《起信论》,下同)以及《坛经》真如心的沿袭,也就是

3、说,神会也是用“真如”来界定众生之“心”的。而且,神会对真如心的阐发实际上与《起信论》对真如心的阐发基木上也是一致的。《起信论》中说:“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Z相。是故一切法从木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冇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山与此相类似,神会也用“真如”来界说“心”的含义,所谓“真如之性,即是本心”。⑵也即是说,木心乃是以真如为其体性。这个以“真如”为体性的众生心又具有怎样的性质特征呢?在《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简称《坛语》,下同)中,神会说:“但白知本体寂静,空无所有,亦不住著,等同虚空,无

4、处不遍,即是诸佛真如身。真如是无念Z体。”⑴可见,在这里,神会明确用“空无所冇,亦不住著,等同虚空,无处不遍”来界定“真如”的内在性质特征。这个真如心具有“虚空”一般的特征,无所有,也不可得,同吋又无处不遍。这就更加接近《起信论》屮对“真如”的解释了。神会认为,这个“真如心”就是众生所具有的体性,也是众生成佛的内在依据。同时,神会又用“寂静”一词来称呼真如心具冇这样的“空无所冇,亦不住著,等同虚空,无处不遍”的品质。所以“真如心”在神会那乂可以叫做寂静之心体,也即是以“寂静”为体性的心。在《坛语》屮,神会有这样的话:“知识,本文引用的《坛经》为高振农《坛经枝释》本,以下均同各用心谛听,聊

5、简自本清净心。闻说菩捉,不作意取菩提;闻说涅槃,不作意取涅槃;闻说净,不作意取净;闻说空,不作意取空;闻说定,不作意取定。如是用心,即寂静涅槃。”⑷也就是说,所谓的“寂静”就是“不作意”、不执取,不随外境外法所转,对外境外法无所用心的i种“淡泊”境界。在另一处,神会又说:“心有是非不?答:无。心有去来处不?答:无。心有青黄赤白不?答:无。心冇住处不?答:心无住处。”“无住是寂静,寂静体即名为定。从体上冇自然智,能知本寂静休,名为慧。此是定慧等。”⑸这乂是从心的内在本性来说“寂静”。神会直接用“无住”来说“寂静”,所谓的“无住”在神会那里就是“心无是非、去來、青黄赤白、住处”,就是说心对这

6、些都不作分别,因为心体之中原本就没有这些分别对待。所以,“无住”就是心Z“寂静”的性体。以上是从自心的内外两个方而来解说心的“寂静”Z性。详细论乙在神会那里,对“寂静”之心体的把握实际上乂是通过其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来进入的.一个誅臬“于令"一个誅臬“于住”•所谓;无念”,策斤來讲話是无妄念,°也即是…种无所分别、无所住着的境界。“但不作意,心无有起,是真无念”。⑹也就是说,真止的“无念”是不作意、不起心动念的一种自然状态。在神会那里对“无念”实有一详细的阐发。“云何无念?所谓不念有无,不念善恶,不念有边际无边际,不念有限量无限量。不念菩提,不以菩提为念。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是为无念

7、。是无念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即是一行三昧。诸知识,若在学地者,心若有念起,即便觉照。起心即灭,觉照口亡,即是无念。是无念者,即无一境界。如有一境界者,即与无念不相应。”⑺可见,“无念”不仅要无所分别执着,更重要的还要连“心念”都不要起,而“起心即灭,觉照自亡,即是无念”。这儿的“无念”已经将外在之境界对象都已否定掉了,是“无一境界”的状态。这种无有分别执着、无冇心念的境界在神会看来实是一种寂静的境界。在另一•处,神会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