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

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

ID:46000470

大小:66.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_第1页
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_第2页
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_第3页
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_第4页
资源描述:

《阅读 迟子建访谈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阅读迟子建访谈录    引导语:迟子建她文字的美如同深巷中的酒少有吆喝却沉醉迷人她带给人的感动虽不是轰轰烈烈可点点滴滴都滋润心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迟子建访谈录    记者:评论家认为你的小说是“本色写作”你是一个人如其文和文如其人的“本色作家”你认同评论家对你所做的这个归类?    迟子建:不太认同小说是用文字搭建的想象世界而作家是会思想的人内心世界可以说是既复杂又单纯的用文字反映出来的世界是既客观又离奇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作家的性情却不可能完全浸透作家所有的情感所以说一个作家不可能做到完全“本色写作”每个作家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

2、不可能通过作品完全展现出来    记者:还有评论家说你的小说都是在向后追寻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在追忆中怀想的“逆行的精灵”你觉得这种评判恰当?    迟子建:应该说评论家作这样的评判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也是有根据的但可能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有偏差我的小说是写到历史但并不是向后看其实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逝去不断地成为当下的历史昨天的事是历史即便我的作品在关注当下完成时也变成了关注历史只不过我对远的历史比对近的历史更感兴趣因为我认为有距离的历史可以看得更客观;而在写近的当下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记者:其实你很多的中短篇都是在关注当下   

3、 迟子建:是的我的中短篇几乎都是当下题材的评论家说我在向后回溯是因为大家对历史出发点的判断不一样在理解上有偏差    记者:你的小说多以故乡东北为故事背景你也曾经说过故乡是你最大的创作源泉不知道在你以后的创作中是否还会固守在故乡的土地上?    迟子建:一个作家如果能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写深写透写到八十岁能写完就很不错了很多作家在评论家的影响之下总想求大求全多方突围到头来可能反而没有一样能做得好而评论家也常担心作家以某个固定的地方为写作背景题材会枯竭我觉得完全不必有这种担心就像挖一口深井当井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之后就永远都不会枯竭    我有一部分作品并非写故乡但如果评

4、论家把我的所有作品都归入与故土有关的写作我也不否认我的写作会有渐变不同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但不会刻意求变更不会脱离我的故土去写作    记者:在你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你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独特的感受力这种感觉的敏锐性非一般人能比这是不是你一直保持高产写作的原因?    迟子建:有一定的关系吧文学写作是一种安慰心灵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力的推动这种感受力我想是与生俱来的我从小就对万事万物的变化特别敏感这种能力应该是无法拷贝的    记者:你的小说总是由小人物的具体生活构成即便是《伪满洲国》这样以一段历史为题材的长篇也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但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虽

5、然你并未放弃过去的风格却讲述了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它触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题材可以说是宏大题材你是有意向宏大题材靠拢?这是否是你今后写作的一个转向?    迟子建:我个人认为《伪满洲国》才是宏大题材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但不管如何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的风格没有改变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是因为我熟悉这个民族的一切在我亲眼看到的事实中我深切感受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文化在丧失一些文化被人以文明的名义扼杀掉因此我特别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在一百年的历史中我感受到苍凉和悲凉历史不是断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着虽然它在现实中退缩但历史和现

6、实并没有严格的分割评论家把它看做是一个宏大题材或许是站在静止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了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正如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我讲述的是这支部落式微的过程是一首挽歌(选自《作品》有删改    阅读训练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评论家认为迟子建是个“本色作家”但迟子建认为客观世界既客观又离奇她不可能做到完全“本色写作”    B.“逆行的精灵”的意思是迟子建的小说以追忆历史为主要内容写得精彩犹如精灵一般令人喜爱    C.迟子建认为写近的历史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写有距离的历史则可以

7、避免这种弊端    D.迟子建以挖井为喻说明自己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将挖掘新题材扩大写作范围让自己的写作源泉永不枯竭    E.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具有独特的感受力是迟子建能够保持高产写作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感受力是天生的    (2从文中看迟子建认为自己的小说具有些特点?    答:    (3从文中看记者和迟子建本人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    (4文中说“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