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

ID:46002145

大小:9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0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_第1页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_第2页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_第3页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_第4页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臺灣“本土化”問題研究有人說,2008將是臺灣“本土化”與“中國化”的一次對決。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作一分析。一、臺灣“本土化”歷程與分化'‘本土化”也叫'‘臺灣化”,即逐漸增加臺籍人士在臺灣當局權力中樞的比重。在國民黨統治臺灣初期的權力結構中,基本上是以大陸籍資産階級為主,臺籍資產階級為輔。蔣經國主政後,開始推行“本土化”政策,但是上述情況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李登輝主政以後,推動“憲政改革”,在各主要部門中大規模增加臺籍人士在權力中心的比重,才根本改變瞭這種情況上世紀70年代開始,蔣經國已將“本土化”懸為公開路線,即所謂的“吹臺青”o一九七六年,“臺獨”人士以郵包炸彈重傷“省主席

2、”謝東閔,即是在幹擾蔣經的“本土化”路線;但蔣經國卻仍在一九七八年將炸斷手、炸傷眼的謝東閔擢舉為副手,即在展示其決心。至一九八四年,謝東閔任滿,蔣經國又擢舉李登輝為副手,這當然顯示副手是“臺灣人”的政治軌道已經鞏固。李登輝時僅六十歲,蔣氏將李置於身旁,輔導甚殷,李亦參贊甚多,因而日後李自稱畢業於“蔣經更尊蔣經國與上帝同為其“導師”。故而,若謂當時已為病體所苦的蔣經國,心中沒有以李登輝為繼承者的意念,或沒有親手將職位交給“臺灣人”的政治規劃,這類說法對蔣經國恐失公道從1988年7月國民黨“十三全大會”開始,所建立起來的新領導體制的“本土化”趨勢開始突出。這不僅表現為李登輝正式出任國

3、民黨主席,在國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由臺籍人士擔任最高領導人,而且表現為在中委中,臺籍人士的比例由上屆的近20%增至38.3%。在中常委中,臺籍人士的比例由上屆的45.2%增至51.6%,在國民黨的歷史上,首次超過瞭半數此後從1990年至1994年,再經過國民黨的“十四全”、“行政院”的幾度改組、“憲政改革”及二屆“立法院”、“國民大會”的全面改選,臺灣權力結構中的臺籍人士比例,在短短的數年裡發生瞭根本性變化。一大批臺籍人士迅速進入臺灣黨政權力核心,占據主導地位,並打破瞭蔣經國時代省籍平衡的慣例,從而加快瞭本土化進程,使朝野力量對比態勢發生顯著變化。從黨務系統看,國民黨在1993年

4、有約200萬名黨員,其中約85%是臺籍人。從行政系統看,李登輝上臺後,在短短5年內4度改組"內閣”,3次更換“閣揆”,1993年連戰出任"行政院長”,他是國民黨去臺後40餘年來首次由臺籍人出任此職經過改選而組成的第二屆“國大”、第二屆“立法院”,其“代表”成份也發生瞭根本變化,由過去以大陸籍人士為主體變為以臺籍人士為主體如今回顧,蔣經國立意'‘本土化”,並為“本土化"作準備,其軌跡十分清楚。例如:一九八五年(註:李登輝任蔣副手第二年),蔣經國在接受美國《時代雜志》專訪時即宣示“蔣傢第三代不能也不會繼任”,緊接著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再宣示“會在完成'國傢'法令修訂後,宣佈解除戒

5、嚴,開放組黨”,其間又將王升及蔣孝武等相繼外放,這些皆可看出蔣經國精心部署的決心與步驟蔣經國的部署,亦包括瞭拔擢李登輝。今人對蔣李當年的關系頗多猜臆,甚至有人認為,蔣當年並非屬意李作繼承者。此種論調或許是在為蔣氏錯用李登輝作修飾,但是,此種說法其實亦貶損瞭蔣經國欲為臺灣族群問題尋求出口,及欲為政治轉型籌備條件的誠意與苦心。李登輝後來的一切應由李登輝自己負責,不能倒果為因如今,主流見解皆認為,若非蔣經國親自宣佈解嚴,“本土化”即不可能實現;連李登輝也承認,若非蔣氏在生前宣佈解嚴,確立瞭大方向,“就算我可能也無法推動民主化”o然而,還有一點不宜忽略者,蔣經以李登輝為副手,實質上完成瞭

6、在統治主體族群換軌的預備工程,這也是一件非蔣經國親手主導即不可能辦到的大事豈料李登輝卻從制定“國統綱領”一路變化至“正名制憲”;從“大傢皆是新臺灣人”,一路變化至“隻有主張臺獨者始是臺灣人”。蔣經國或許認為,李登輝的“臺灣人”身份可以引導族群融合,李登輝椅子坐三分之一的沉潛亦堪忍辱負重;誰知李登輝最後竟然走上撕裂族群,及“黑金毀憲”的絕路。這一切的一切,皆不是因蔣經國選瞭一位“臺灣人”作繼承者所可能導致的必然錯誤,而是因竟然挑上瞭心術不正的李登輝探討臺灣“本土化”,蔣經有功有過,但不是“賣臺”集o他選擇一位“臺灣人”作為他的繼承者,並親自主導解嚴為繼任者開路,尤其顯示瞭他的善意與

7、苦心。至於繼任者李登輝竟然變成瞭今日的政治惡人,又使“國傢”破敗至此,這也不是因李登輝是'‘臺灣人”,而隻因李登輝是李登輝蔣經國成就瞭臺灣“本土化”,但“本土化”後的臺灣幾可謂毀於李登輝之手本土化的發展使臺灣政治重心向“本土性”政黨移動。所謂'‘本土性”政黨,在臺灣的政治語義中可表述為:其一,任何政策決定的依據必須以臺灣人的福祉利益為第一優先考量;其二,政黨成員結構主體和政治明星人物是以臺灣省籍為主(在政治文化更加寬容的情形下,其成員或還可以包括雖屬大陸省籍但“認同臺灣”的所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