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

ID:46006669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_第1页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_第2页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_第3页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_第4页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训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中学语文论文i丿11诂学论文: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训诂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中侧重语义、字义硏究的一门以词句意义的解释作为核内容⑴的学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训、诂下的定义: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说教就是解释,对字、词、句的解释。诂,训故言也。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孑L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也说过: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后来其范围不断扩大,不单解释字义、词义、句义,而且解释语法,说明修辞,申述文章旨意,引证史事,评论原文等。而在解释词义时常用的方法有:形训,即通过字形分析来解释

2、字(词)义[2];声训z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⑶,以及除两者外的训诂魚义训。鉴于其包括的内容和常用的释词方法,笔者认为训诂学虽属于我国古代文献学,但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有着积极地借鉴和指导意义。接下来笔者从训诂学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这个角度来试论之。首先,我们先明了一下高考语文复习的知识模块。根据《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出示的考试内容,在备考时,我们将涉及到五个知识面的复习,即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古代诗文阅读。由此可见高考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与训诂学包括的内容很多都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在古代诗文阅读这个模块中要求理解实

3、词、虚词的含义,理解并翻译句子等正是训诂学核心内容的体现。而语言表达简明,准确正确使用词语[4]等则是以训诂学为基础,试想,考生如果连一个词的意义都搞不清楚,又怎么可能正确使用该词语,并使自己的表述简明准确呢。这样看来把训诂学运用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其次,我们分模块地来谈谈训诂学在高语文复习中的具体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007年安徽卷第卷第1题要求选岀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其答案是C,其中A项的错误出在独挡一面这个词上的挡,此处应为当。两字属于形近字,当字篆体为,《说文解字》认为田相值也。从田尚声,都郎切。段玉裁注:田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曰当。

4、挡字篆体为,《康熙字典》解释为摒挡也。而独当一面这个词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5],意指能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如此追根溯源,学生自然能清楚明了什么时候用当,什么时候用挡了。再比如学生容易混淆的即和既,我们也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生动形象地区别。即甲骨文写法是,形似一人面向食器,《说文解字》即食也。徐错曰:即,就也,有走迈吃东西之意。既甲骨文写作,形似一人吃饱饭转过头来。《说文解字》解释其为小食也,有食毕之意,引申为完成。在这两例中,我们均用到了形训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将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对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高考要求学生掌握2500个常

5、用汉字,其中有很多形近字,而这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能准确辨析书写这些形近字,如果只是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不仅耗时多,而且效果未必好。中国文字属于表意文字,融形、音、义于一体,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把形i丿11运用到字词的复习中,让学生们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地环境中快速牢固地掌握字词的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同时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另外,第一例还通过引证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从而达到区别字词的目的,这同样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民族自信心。文学常识和名

6、句名篇迁表示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而左迁则表示贬官。如白居易《琵琶行》小序中写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注释左迁为贬官,辞职。⑹《琵琶行》正是作者任谏官时,因触怒皇帝而被贬江州后的第二年写的,借琵琶女的凄凉身世来慨叹自己的命运。为何迁与左迁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相差千里呢?那是因为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汉书高帝纪下》汉廷臣无出其右者。颜师古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我们通过对相关典章制度的说明,能使学生对左迁之所以是贬官之意的来源知其所以然z必也能对相关知识举一反三。而在名句填空中”学生们要注意的事项之一就是写准通假字,如苏轼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很多学生容易把尊写作樽,因为词义明显是讲用一杯酒来祭奠江月啊。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默写中不再是机械简单地依葫芦画瓢,而是做到心中明了呢。我想这可以借助声训法来解决。清代将其称为因声求义。王宁为其走义为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原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其功用之一就是说明通假。尊字篆体为,上酋下寸,表示用手拿着酒让尊长们品尝。尊本义指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后引申为尊敬之意。为了区别人们再造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