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

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

ID:46008597

大小:50.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_第1页
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_第2页
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诗句    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屈原《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这表明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而到唐、宋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已经很盛行这也是诗人们在咏重阳诗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词    重阳节也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此习俗出自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杜甫

2、有《九日》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台又被今年减一场”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菊花:“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另外古代还在重阳节后一日举行宴赏号称“小重阳”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诗云:“作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是说昨天初九登高已结束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这样苦连遭这两个重阳的采摘    插茱萸是古代重阳节的又一趣俗据《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

3、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登高”、“插茱萸”在古人看来可以避邪消灾故九月九日一定为之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重阳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云:“明年会此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孟浩然有诗:“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朱放的《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中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手茱萸”等都是描述古代重阳插茱萸的习俗    饮菊花酒也

4、是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李白高歌“携壶酌流觞赛菊泛寒荣”白居易邀请“待到菊花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杜甫低吟“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卢照邻则感叹“他乡共酌菊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等等可谓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菊乃重阳一大习俗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李白的“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陶渊明的“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于朴实中见真情意趣横生;白居易的“满园菊花郁金黄

5、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发翁入少年场”以菊喻人抒发了诗人欢快的情怀;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出了深厚诚挚的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秋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显示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其豪迈的气势、伟大的胸怀、乐观的态度令人昂然奋进    吃重阳糕也是古代不少地方的风俗“糕”谐音为“高”以

6、求步步高升之意清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写的《都门杂咏》中有《论糕》诗一首诗云:“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将当时京城重阳做糕、食糕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