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

ID:46012552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0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_第1页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_第2页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_第3页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_第4页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研究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第三条口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门职责做好全国的门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

2、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冇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木行政区域的口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口然灾害救助需求和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口然灾害救助工作。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第六条齐级

3、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第七条对在口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救助准备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白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

4、体系及其职责;(-)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三)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物资、设备;(四)口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五)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六)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笫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口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捉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装备。第十条国家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制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全国口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和储备库规划,并组织实施。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

5、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丿忐O启动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或者应急响应,需要告知居民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口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方式,及吋公告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地址和到达路径。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口然

6、灾害救助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金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口然灾害信息员。第三章应急救助第-I•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启动预警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一)向社会发布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警告,宣传避险常识和技能,捉示公众做好口救互救准备;(二)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情况紧急时,实行有组织的避险转移;(三)加强对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乡村、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四)责成民政等部门做好基

7、本生活救助的准备。第十四条口然灾害发生并达到口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立即向社会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二)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员;(三)紧急调拨、运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和物资,及时向受灾人员提供食甜、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保障受灾人员基木生活;(四)抚慰受灾人员,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五)组织受灾人员开展£

8、救互救;(六)分析评估灾情趋势和灾区需求,采取相

9、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措施;(七)组织口然灾害救助捐赠活动。对应急救助物资,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优先运输。第十五条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口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可以在木行政区域内紧急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场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