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ID:46012676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_第1页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_第2页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_第3页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_第4页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王丹,女,硕士,讲师,中级康复治疗技术资格。摘要:目的:探讨物理因子治疗、主动关节活动、本体感觉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疗效。方法:将37例急性踝扭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RICE处理,治疗组采用中频、主动关节活动及本体感觉训练,2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42%)明显髙于对照组(22%)O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疗效显著。关键词:综合康复急性踝关节扭伤中频关节活动本体感觉【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8-1879(2012)12-001

2、0-01急性踝关节扭伤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运动损伤,占关节扭伤的80%以上,普通人群的发生率为每日1/1万人[1]。踝扭伤多由意外引起,以外侧副韧带扭伤最为多见,损伤的形式多是挤压伤或撕裂伤[2]。急性踝扭伤如治疗不当可遗留踝关节长期疼痛、肿胀、关节不稳或反复扭伤等后遗症,。本研究通过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10年9月一2012年8月我校大学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37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8岁-22岁,平均20岁;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8

3、岁-23岁,平均21岁。病灶部位均为外侧副韧带。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有明显踝关节扭伤史;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限,行走能力差。X线排除骨折和脱位。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RICEo处理即: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①保护:为避免损伤部位发生继发损害,可用夹板或支架固定踝关节,使踝关节制动。②休息:使踝关节减少负重,使用助行器械拐杖、轮椅等进行代步。③冰敷

4、:外伤后应迅速冷敷,减轻肿胀。冷敷适用于第1个48h,每次冷敷持续20min,间隔20min,48h后可采用热敷。④加压:即压迫疗法,踝部扭伤后,损伤部位血液和淋巴液淤积,使用弹力绷带或加压长统袜减轻水肿,促进静脉血回流入心脏,同时由于过度水肿压迫神经末梢,加压也能减轻疼痛。⑤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到心脏水平面以上。抬高患肢同时可减轻疼痛,否则流向肢体的血流增加,末梢神经将受到更大的压力[3]。1.3.2治疗组患者在常规PRICE处理的基础上,于伤后24h进行综合康复治疗。①中频治疗:采用K85-G型电脑中频电疗仪(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生产),

5、患者取仰卧位,将电极分别置于患部两侧,选用11或13号处方交替进行治疗,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量及感觉舒适为宜,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②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患者取长坐位,双踝置于床沿外,两侧同时做踝关节背屈跖屈运动,每次动作停留5-6s,然后放松,每日1-2次,每次2组,每组10个。动作完成后嘱患者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③本体感觉训练:患者站于平衡板上,分别进行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摇摆,患足由不负重,逐渐过渡到少量负重、部分负重到全负重,每次20min,每天1次。1.4观察指标。疼痛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在纸上画一条直线,长

6、度为10cm两端分别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剧烈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起点至记号点的长度(以cm为单位),该长度数值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临床疗效标准[4]:①治愈:肿胀消退,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肿胀消退,痛感消失,局部仍有深压痛或负重活动时仍感疼痛;③有效:肿胀消退,活动受限。静止时疼痛消失,活动时加剧,压痛明显;④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关节强直。远期疗效:6个月后电话随访有无踝关节再扭伤。1.5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7、2结果治疗20天后,通过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3讨论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内翻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关节面:踝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距骨前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关节腔隙增大,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1内外踝:内、外踝分别限制足的内、外翻运动。内踝短(位置高),外踝长(位置低),相差约1厘米。因此,外踝对足外翻运动的限制比内踝对足内翻运动的限制要强。

8、③韧带:踝关节内、外侧分别有三角韧带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