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ID:46022872

大小:69.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肝硬化血浆[)-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探讨肝病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总结其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不同临床分期的肝硬化患者28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自动酶标冲洗仪及ELISA试剂盒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于观察组中的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患者检查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V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组间的数

2、据对比也存在差异(PV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助丁•了解病情的发展、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并可对肝病的鉴别及临床诊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词】肝硬化不同临床分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凝血功能紊乱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37-01D-二聚体属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分子的标志物,在人体内也是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它对于高凝状和务栓性疾病方面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

3、11年5月不同临床分期的肝硬化患者28例,肝炎后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43岁,肝硬化代偿期10例,失代偿期18例,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及分期标准。再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4岁。全部的病例在过往的病程中未使用阿斯匹林等抗凝和促凝药物。1.2研究方法患者晨起抽空腹静脉血,按一定比例放置于0.13nmol/L的枸椽酸钠抗凝液试管中,放入离心机内以2000r/min离心lOmin,并收集上层的黄色血浆,放置

4、于冷藏柜中以-20°C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用ELISA试剂盒测定,其具有对免疫ELISA测定法精确、定量,而且有很高的敏感性等特点,能较好的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筛查作用,过程必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采用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自动酶标冲洗仪可直接测出样本的含里。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于观察组中的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患者检查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Z间组间的数据对比也存在差异(PV0.05),

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临床分析的D-二聚体含量(ng/ml)注: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代偿期患者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异显著;而观察组的代偿期患者与失代偿期患者组间比较也差异显著。3讨论当肝病出现了出血倾向而原因较多吋,除了对肝功能的损害、凝血因子产生减少外,与纤溶亢进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当机体发生了凝血时,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就会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而同时纤溶系统就会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口,然后形成了各种FDP碎片。在r链的交联下,就会产生了包含r链所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口的降解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抗原

6、性,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增高会提示纤溶亢进,有时会呈现为一种隐匿型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过程。其机制主要与肝病患者在发病时或展过程中,肝细胞不断的发生坏死和再生,而体内存在的病毒或抗体复合物容易导致血管内皮受损,造成了纤溶抑制活性过低及对纤溶酶类激活物形成清除障碍,而多种凝血因子减少及D-二聚体增高[2]。3.1临床意义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口原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复合物,而在纤维蛋口原降解的早期就可被检测出來,被认为是纤维蛋口原降解所独有的特杲性标志,能够提示纤溶过程的存在。而对于血栓所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肺栓塞、慢性肝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恶

7、性肿瘤、外科手术后等疾病均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也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的一项监测指标。(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的测定作为诊断DIC特异性试验之一,当D-二聚体升高时能充分的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降低;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时,则对于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⑵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过往可凭临床症状诊断,或是静脉造影,对患者造成影响,而冃前D-二聚体检测的异常对于DIV筛查是非常有效手段,临床所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就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⑶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8、,当D-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