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

[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

ID:46024674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_第1页
[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_第2页
[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_第3页
[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浅谈黑釉凸线纹装饰艺术黑釉凸线纹通常以器物介绍的形式出现在简报或瓷器欣赏等文章中,有关其制作方式的探究性著作并不多。沈福文在《中国漆艺美术史》一文中提到凸线纹的工艺应该源于漆器工艺。王轶鸿的《山西黑釉瓷概述》、张燕的《浅谈黑釉瓷器》以及杨爱玲的《略论河南磁州窑系瓷器装饰艺术的异同》等文均有提到凸线纹制作方法,皆认为是以沥粉作杠的方式制作而成。但是笔者在2013年对河南省文集遗址出土瓷器进行整理时发现,黑釉凸线纹器物特征各具特色且制作方式并非只有这一种。由于文集遗址发掘简报暂未发表,故文章以河南省鹤壁集遗址第二期以及山东

2、磁村第五期出土典型黑釉凸线纹器物为例,对这两个古窑烧制的凸线纹瓷器特征及其制作方法进行初步探讨。黑釉凸线纹瓷器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在山东淄博窑、河北磁州窑观台二期等出现了少量宋代黑釉凸线纹双系罐和碗等器物。鹤壁集遗址第二期以及山东磁村第五期出土凸线纹瓷器颇为丰富,主耍器形有罐、瓶、碗、钵、壶等。地层年代均为金代。鹤壁集窑是河南地区一处唐宋金元时期规模较大的民窑,也是磁州窑系规模最大的窑场之一。已发掘的考古资料表明,鹤壁集窑烧制的黑釉器,釉色晶莹光亮,可鉴人影,其工艺居于各釉色之首。特别是黑釉凸线纹装饰,线条纤细,凸线纹部分呈金黄色或黄褐色

3、,仅施以透明釉,黑黄分明;器内一般不施釉,或施半釉。器物坚固耐用,具有民间用瓷的典型特征。鹤壁集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罐(见图1-图6)造型优美,制作精细。通常在耳部亦饰有上下垂直的竖凸线纹,但线条只有耳系长度的一半。腹部凸线纹分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垂直的竖凸线纹等距离地饰满腹部,称之为等分凸线纹装饰;另一种是将垂直的竖凸线纹进行分组,以每组两条、三条、四条或五条均匀地饰于器物腹部,即分组凸线纹装饰。以上这些黑釉凸线纹瓷器岀土于鹤壁集窑遗址,现被收录于《鹤壁窑》一书。分组凸线纹不仅仅是相同数量的线条为组进行排列,同时也有不同数量的线条进行混合

4、搭配。刘金祥先生在《再识鲁山段店窑》一文中提到:“鲁山段店窑凸线纹的组合形式有与其他窑口不同的变化,除了有满纹、二线、三线、四线的装饰手法外,还有一线与二线、一线与三线、二线与三线的不同组合方式。”但这种混合分组的凸线纹瓷器在鹤壁集窑暂没有出土类似器物。山东淄博地区古代烧制瓷器的范围涵盖淄川区的寨里、磁村、坡地和博山区的博城大街南头等窑址,和山东地区的曲阜、枣庄、泰安等窑口形成一个窑系,是我国北方古代生产瓷器的重要基地之一。由图7至图11所示的黑釉凸线纹瓶和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淄博窑黑釉凸线纹一般饰于器身肩部至下腹部,线条布局亦有满纹与

5、分组排列两种形式。线条呈口色,亦有凸线纹线条口色微泛黄,形成了口色线条与黑色釉体不同色调的完美交织。如淄博窑出土的宋代黑釉凸线纹执壶(见图7),直口微敞,直颈微束,圆肩,弧腹,圈足。肩上置有一流,与之相对的颈肩处设执柄。器物通体满釉,釉色深沉、莹润。器身口肩部至下腹部饰有凸线纹,线条刚健有力,分布匀称,立体感极强。淄博窑烧制的瓷器由于毗邻河北、河南等著名窑口,受其影响,在吸收其他瓷窑址制瓷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产品。山东淄博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器底部往往会有一圈涩胎,这是采用了叠烧技术烧制而成的。类似这种在器物底部带有

6、涩圈的黑釉凸线纹瓷器在河南省扒村窑亦有发现。淄博窑烧制的黑釉凸线纹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器物双系下方,施有斜“十”字纹,颇为独特。根据相关文献对黑釉凸线纹瓷器的研究以及笔者在文物整理过程中的总结,黑釉凸线纹装饰的制作方式可分为三种,即沥粉法、压印修棱法、二次施化妆土法。一、沥粉法。具体做法是在器物坯体晾干后,以白色泥料或浆状化妆土用漏粉条的方法立粉作杠(山东地区称之为“粉杠”),呈儿组凸线(每组三到五条)纹或数十条凸线纹的形式,或将修整好的泥条堆贴至器物上,然后在器表施透明釉或黑釉入窑烧制而成。由于泥条高出胎面,口色凸线上的黑釉经高温熔融流

7、往低处,露出白色粉料或黄白色的化妆土,在黑釉器物表面便呈现出多道白色、黄褐色或略带酱色的凸起线条。线条粗细长短一致,分布均匀,在黑釉的衬托下,达到一种既规整乂美观的装饰效果。沥粉法起源于古代漆器生产中“堆漆”工艺的一种,它是在器胎上先作极薄的漆地,然后画上纹饰墨样,用沥粉法沿稿样作隐起的浑圆线条,干后打磨即成。沥粉丁艺同时也应用于建筑壁画屮,如敦煌石窟263鋭北魏壁虺以及57窟初唐壁画屮都有使用沥粉贴金技法,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装饰效果。在唐代壁画中常用的灰色沥粉是用烧过的香灰、绿豆面和细高岭土调制而成的细而光滑的粉末,这种含有细高岭土成分的沥

8、粉,可能直接导致了这种技术在瓷器上的运用。与口瓷、青瓷凸线纹装饰相比,黑釉瓷器上装饰的凸线纹线条更为刚劲有力,其呈色与器物釉色色调对比也更为鲜明。沥粉作凸线纹法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