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ID:46027505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_第1页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_第2页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生活,创设各种情境,合理地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几方而入手:利用生活情境,便于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利用故事情境,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总乙教学时要“活”用教林用“活”例题,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要使创设的情境,能真正为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服务,这样数学课堂才会生机盎然,焕发活力。关键词:

2、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耍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合理地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真止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认识。一、利用生活情境,便于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

3、,在教学中我们应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可以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女II,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中《常见的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课件出示自我介绍:我叫李小宇,今年上二年级,我出生于2005年2月29H,我是个矮胖子,才1・25分米高,却有62克呢!因为身材太胖,我跑步特别慢,跑50米要18分钟。我家住在新村,家里房子可大了,足有150米呢!我很可爱,希望我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刚才大

4、家看了李小宇小朋友的自我介绍,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很容易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李小宇的自我介绍存在许多叙述不止确的地方,然后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所学单位进行整理,最后來帮助李小宇同学改正叙述不正确的地方,这样一來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还在生活中运用了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深刻印象,效果非常不错。二、利用故事情境,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通过故事情境获取知识。但在创设故事情境吋要做到在故事中渗透知识,使学生通过听故事來完成对知识的表象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女口,在教学“

5、零”的认识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课件展示过程):一个星期天,小明一家到郊外开展钓鱼比赛,刚开始一会儿,爸爸就钓了一条大鱼,随后妈妈和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鱼,可是不管小明怎么努力,到比赛结束都没有看见鱼的影子,他非常懊恼。从小明懊恼的表情中,“零”就出来了:小明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零”表示。三、利用游戏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小学生天生就喜欢做游戏,如果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游戏情境,把教学中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游戏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

6、高学生探究意识和参与能力。但在设计游戏时应从以下儿方面入手。1.利用游戏感知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吋,我创设了“数大豆”游戏。想不想看1000颗大豆究竟有多少?(想)一一我们先数出100颗,看谁数得快。准备一一开始!(学生数,教师计时。)刚才我看了一下表,最快的用了1分钟左右,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计算1分钟,试想一下,一个人数1000颗,要用多少时间?(10分钟。)怎么算的?(1X10=10分钟。)再试想一下,一个人数10000颗,要用多少时间?(100分钟。)怎么算的?(10X10二100分钟。)这样,学生从游戏中感知了百、千、万的大小,建立起了百、千、万的初步概念,从游戏中

7、感知了概念,从而获取了知识。2•利用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在班上开展“找朋友”游戏:56个学生,4人一组组成朋友,看有没有剩余的人;7人、8人一组呢?5个人一组呢?组成11组,多1人;6个人一组,组成9组,多2人……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人,有吋多2人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到有意,从有意到发展问题,在他们大脑中初步形成了“余数”的表象,教学起來就容易多了。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