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精品]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ID:46029189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精品]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精品]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35-02目前中学作文教学运用的是求同思维方法,忽视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思想僵化,学生写出的作文形式呆板单一,千篇一律,内容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时代特色,没有创新思维。学生不愿作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可以从思维品质方面着手。作文就是以思维为核心,是学生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如果

2、没有活跃、敏捷的思维,是不可能写出好作文的。各种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是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今天我决定从“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一、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是指由知识中的一点联想到另一些知识的一点,然后再联想到其他知识的相似的一点,这样的横向思维。市此可见,要想培养思维广阔性,必须大量阅读丰富的知识。大家都知道:

3、读与写是不能分家的,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读写完美结合,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但现状却令人堪忧:现在的中学生,一部分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书。学生写作文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脱离实际,远离生活,就很少能够直血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难以发现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O“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O反之,就难免会枯燥乏味。当今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接触到社会,远离了生活,缺乏对生活美的感悟,自然就写不出有个性的创新文章了。所以身为语

4、文教师,我们要多方面的给学生提供吸取课外知识的渠道。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O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Z炊”而苦恼。二、注重加强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长期以來,作文教学的课堂一直是遵循着这样的模式:

5、教师写前指导一一学生写作一一教师批改一一教师讲评,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是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每次作文之前,教师总是再三提示、点拔、指导,甚至提供范文,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牛:作文也只好依照老师的要求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用心观察纶活,感受生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怎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

6、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他们得以展示或成熟或幼稚的见解。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开展一些如“新诗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小品表演''等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感受、体验后写作文,学生描述当吋的情景就比较容易,写出來的文章也就比较生动。三、注重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的特点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一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

7、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如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陛。1.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看到一个作文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2•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3•运用侧

8、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冃的止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i材料多种立意、同i材料多种体裁训练,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四、重视加强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思维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