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

ID:46030737

大小:54.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_第1页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_第2页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_第3页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下“导”的运用摘要:在“导悟研评”的教学模式下,“导学”过程是一节课的开端,也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课堂教学以导为主,引导学生自己预习,进入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更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前以串讲串问为主的引导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关键词:导悟研评;教学模式;导学釆用“导悟研评”教学模式能创新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我认为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是“导学”过程,也是备课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的。导学是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教学环境屮,我在教学《机械

2、能守恒泄律》公开课时,在导学案方面花了大量工夫,首先,我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学生通过导学案可以做好预习丁作,做好前后衔接。Z前讲过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很容易过渡到机械能的概念。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以我们熟悉的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很快能进入到物理情景,在导学案的设计屮,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设计很多小问题,循序渐进地把物理问题衔接好,一节课在学生填写导学案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导课是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的精彩与否从导课就可以看出来。为了学生能把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相联系,我以游乐园的过山车为例。我的引课是这样的:“每次我们一进入游乐园就会被惊险刺激的过山车所吸引,很多人

3、坐上过山车之后一路尖叫,尖叫之余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滑车通过最高点时,即使没有动力是否也能完成一系列的惊险动作?带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带学生走入物理的教学的情境中,有了这样一个物理模型,教学很容易开展。在这节课的最后,借助Z前的导课,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过山车,学以致用。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路被打开,物理知识不再枯燥,在口常生活中有了用武之地。物理来源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我希望自己每节课都会通过精彩的引课来引领学生进入物理世界。在新教学模式下,不再是教师独立地教,学生独立地学,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导悟研评”教学模式也十分注重小组

4、学习,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引导小组讨论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我设计一个问题:小球落在弹簧上,把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屮,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看似简单,但很容易错误,很有讨论价值。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回答踊跃,但想法错误的比较多,我适时加一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通过分析他们错误的原因,进一步來分析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的印象更深刻。在“导悟研评”模式屮,“导学”并不是在课的前半部分就结束了,而是贯穿教学始终,物理是注重思维和计算的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5、条件和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例如,我给出了一道比较简单的动能定理的计算题,让学生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两种方法来计算,并比较一下各自的优点。再给出一道两个小球用细线连接的问题,动能定理就应用不了了,这样可以看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优点,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在新的教学屮,并不是所冇问题老师都亲力亲为,而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事实上,这样做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前以串讲串问为主的引导方式,课堂教学以

6、导为主,引导学生自己预习,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更要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能讲、能说的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转换角色,变成课堂的引导者。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多多探索发现学生的亮点,把引导工作做到位,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参考文献:[1]吴小鸥•新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年回顾及趋势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2(01).[2]陈兴中,付强,蔡小蓉•盘点新课堂:成都市郸县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10(01).[3]杨新宇•西部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面临的问

7、题和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02).[1]王毓殉•天津市普通高中教师适应新课改情况调研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2).[2]傅鸣,付宝占,宫铁英•运用“导悟研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作者简介:范晓雨,1985年4月出生,男,辽宁省海城市人,现职称:中教二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编辑郑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