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

“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

ID:46032662

大小:57.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疗效观察摘耍本文运用“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因为背为阳,胸腹为阴,五脏募在阴,而俞在阳,俞募配穴法可起到“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作用;华佗夹脊提捏法可通调一身气血,使脾气上升,胃气下降,水谷纳运协调,气机升降相阴,阴阳燥湿相济,起到补虚泻实,和胃降逆,从而恢复胃肠功能,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关键词反胃按摩治疗俞募配穴通腑法华佗夹脊提捏法开三门运三脫近年来本人运用“俞

2、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8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并验证80例反胃患者,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0岁;男60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3:1;病程最长者为1年,最短者为1个月;治疗次数最长者为30次,最短者为10次,平均20次治愈。以上20例反胃患者均做电子胃镜检查,排除胃部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2.1俞募配穴通腑法患者俯卧位,背月俞穴取双脾俞、胃俞、膈俞、膈关穴,每穴点按揉约1分钟;仰卧位,胸腹募穴可取,膻中、中腕及双章门穴,双拇指交替运三胶(上月完、中胶、下脫)

3、,开三门(梁门、关门、滑肉门)各3-5遍,双手掌交替推腹部,双拇指至上而下交替按压腹部五条经脉线3-5遍,即任脉巨阙一一中级穴段,胃经双侧不容一一气冲穴段,脾经双侧腹哀一一府舍穴段,腹部双学轮转揉约1分钟,重点点按上皖、屮腕、下胶、气海、关元、屮极穴及双梁门、双天枢、双大横穴,每穴点按约1分钟。2.2双手叠掌运颤法患者仰卧。术者双手掌交叉重叠置于中胶穴处,运用内功使双掌运而颤Z,可连续操作6—8次,本法操作过程中,患者自觉治疗部位有温热渗透感,常可闻及胃肠鸣声。2.3华佗夹脊提捏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4、面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面夹住背部夹脊穴,自腰5至胸1自下而上相对用力挤压,随即放松,再用力挤压,放松,采用“三捏•提法”,并循序移动5—8遍。2.4远端循经取穴法上肢取双内关穴,下肢取双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三阴交和双公孙穴,每穴点按揉约1分钟。3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指经按摩治疗后临床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经按摩治疗后临床各种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过食生冷、辛辣及饮酒后偶有反复;无效:经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3.2治疗结果本组80例反胃患者中痊愈70例,占87.

5、5%;好转8例,占10%;无效2例,占2.5%,总有效率达97.5%。4典型病例患者,李某某,男,45岁,2006年6月8号来我校门诊部就医。主诉:食后反胃呕吐半年余,食后腕腹胀满,吐后稍舒,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过食辛辣饮酒后加重,舌淡苔薄,脉象细缓无力。初步诊断为:反胃(脾胃虚弱型)采用以上方法治疗20天痊愈。恢复止常工作,1年后随访疗效巩固无复发。5讨论本文运用“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是以屮医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生理、病理为核心,采用辨证论治。因为背为阳,

6、胸腹为阴,五脏募穴在阴,而俞穴在阳,采用俞募配穴法可起到,“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作用,该配穴法善治一切脏腑病;华佗夹脊提捏法,可调节内脏植物神经系统,改善胃肠牛:理功能,使脾气上升,胃气下降,水谷纳运协调,气机升降相阴,阴阳燥湿相济,起到补虚泻实,通调一身气血,和胃降逆Z功,从而恢复胃肠神经功能,达到治愈木病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