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

ID:46034222

大小:105.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_第1页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_第2页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_第3页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_第4页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    《化石吟》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下面是《化石吟》课文分析与教案随小编来看看吧    内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    ⑴理

3、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    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设想:    预计用一课时    第一课时:投影展示字词完成知识目标:一、展示古生物图片完成知识目标;二、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认识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联想想象描画化石所呈现出来的奇幻图画    查找资料

4、写一篇介绍恐龙的短文提倡用诗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课时为例说一下具体的课堂实施    教学过程:    一、提前布置好预习    1、划出自己认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会读会写    2、熟悉课文    二、精心设计导语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或看到介绍古生物的画册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三、投影仪展示准备的字词完成知识目标一检查掌握情况    投影电

5、脑中的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诗歌朗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领会然后指学生朗读    (注意保护学生的热情多发现朗读时的优点给予鼓励至于他们的不足课外私下交流)    提出问题:找出诗中两节结构相近?它们在内容上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五、分组讨论    诗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说包括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们通过时光机器分成几个探险小组漫游到了那个世界你看到的应该会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看一组想象合理奇异描绘的优美动人(采用分组讨论提出

6、要求: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集中表达本组意见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带头鼓掌为他们的表现)    六、总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板书设计:    化石吟    科学诗    首尾圆合1~2

7、节:问句引发想像    收放自如3~6节:主体具体抒写遐思内容    7节:回应    拓展阅读:《化石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

8、》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着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作者在这个时候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