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ID:46057610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_第1页
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_第2页
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本案看演示实验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樊安红案情因房屋装修,某个体商丿占丿占主才某为该户主人提供电热水器的售后安装服务。当日下午1时许,才某将一把重约900克的铁锤放在临街的窗台上,到离窗台约2米远的地方对电热水器进行组装、调试。而王某则在离放铁锤约1米远的墙体上用电锤打孔。约10分钟后,铁锤从窗台上坠落,击屮了正从楼下经过的印某的头部,印当即昏迷不醒,被随即赶下楼的王某和才某送往医院抢救。经手术治疗,印某保住了性命,但花去了医疗费5万余元,并因大脑受损造成重度智力障碍(经鉴定构成四级伤残)。因才某与王某拒绝赔偿,印

2、某将二人告上了法庭。审判庭审屮,事发时住房内的两个目击证人均证实了上述事实。砸伤印某的铁锤和王某使用的电锤亦作为物证被法院提取。庭审遇到的难题是:铁锤到底是怎样落下的,是他人碰落还是另有原因?卬某被铁锤致伤的事实已经查明,但到底应由谁赔偿?合议庭合议后,决定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法庭离案发现场较远,合议庭决定先在法庭内做演示实验:将砸伤原告的铁锤(原物)放在窗台上,由王某持电锤(原物)在离窗台1米远的墙体上打孔,打孔的位置及铁锤放置的位置尽量与案发时现场的位置相近,但10分钟过去了,铁锤纹丝不动。于是,第二次演示实验

3、选择了案发现场的住房内,铁锤的位置及打孔的位置均保持与案发时基本相同。当土某用电锤开始打孔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墙体及窗台均开始微微颤动,而铁锤则向窗台的外沿缓慢的滑动,约10分钟,铁锤就滑到窗台边沿。真相大白了,最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才某和王某共同赔偿原告损失10力元。为什么在法庭的窗台上铁锤没有移动呢?经测量,原因在于案发现场的墙体厚度为12厘米,而法庭的墙体厚度为20厘米,条件的不同,结果迥异。评析在当今证据法学上,演示实验属于一种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一般称之为实验法或验证法。它是指通过重演或者再现等方

4、式来查验某一证据的内容是否属实的方法,主要用于查验当事人陈述或证人证言的内容。例如,在刑事诉讼屮,侦查人员经过当地公安局长的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以此判明在某种情况下,能否听到某种声音或看到某种事物或行为,能否发生某种现彖或进行某种行为,使用某种工具能否留下某种痕迹等。从而判明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否真实可靠,能否用作定案的依据等事实。实验法在刑事诉讼活动屮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民事诉讼屮却极为罕见,其研究也非常廣乏。在本案屮,尽管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完全一致,物证也由法庭捉取,但仍无法查明

5、案件事实,也导致案件无法处理。从证据证实的事实看,才某是铁锤的所有者,在事发时他离铁锤约2米远,铁锤的下落似乎与其无关;壬某既非铁锤主人,铁锤也非他碰落,似乎更不应担责;现场其余人均未靠近铁锤,铁锤的下落成了一个谜。而最终通过演示实验使本案迎刃而解。本案的事发过程屮,包含了一个物理现象:电锤打孔造成了墙休颤动,也造成了铁锤的移动,最终酿成了事故的发牛。这种物理现彖,靠一般的认知手段是不可能查明的,而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的方法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演示实验像录像一样对事发经过进行了再现,与一般的审查和判断证据的方法相比,

6、其反映的情况与客观真实最为接近。因此,在特定案件屮,演示实验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的特点,因而能更有效地认定证据。但是,进行演示实验应注意如下事项:1•演示实验所用的道剧应是原始物证。如本案屮的铁锤、电锤等均是事故发生时的原物。万一原物灭失,应尽可能寻找与原物相似的替代物,以期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2•演示实验应尽可能在事发的现场进行。现场条件的细微差别,亦可导致实验的失败。3.演示实验还应考虑天气、温度、风速、湿度等情况是否对实验构成彩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