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

ID:46066789

大小:56.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_第1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_第2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_第3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车实习课中的运用【摘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接受任务一一启发思考一一实战运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普车实训的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跟上企业的生产节奏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中职教育普车实习任务驱动法【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6-01一、引言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收获了巨大人口红利,依靠低工资、高强度、低保障的劳工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但是随着超低的生育率,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这个“掘金”时代正在逐

2、渐远去。为了提高“世界工厂”的竞争能力,职业教育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任何专业的建设与企业、行业都密不可分。现代企业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各岗位紧密配合、环环相扣的系统。为了让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尽快适应这些岗位,跟上企业的生产节奏,有必要在学校阶段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了解制造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掌握各基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未來的工作环境。下面就如何在普车实训屮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吝赐教。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在职业教育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整

3、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完全独立,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行动者,变先学后练为边做边学,使学牛通过“接受任务一一启发思考一一实战运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任务驱动法在普车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课程分析普车实训课是集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初级车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关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生产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时,应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并坚持以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课程任务设置根

4、据课程要求,将《普车实训》划分为几个大的任务块:绘制车床结构图、工件的测绘、试切削、光轴加工(手动)、台阶轴加工(手动)、光轴加工(机动)、台阶轴加工(机动)、切槽与切断、车圆锥、螺纹加工等。下面列举两个任务模块为例进行分析:(三)任务驱动法普车实训中的基木环节“任务驱动”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普车实训中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情景的创设包括:模拟工厂订单、工艺编制、材料准备、刀具准备、质量检查、成品入库等,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

5、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牛原有认知结构中冇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2•确定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可实际操作的工厂订单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效果评价:在学生提交任务时,老师都应对本次的任务评分,对各个任务要点都应有所体现,比如: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等。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扌舌两部分内容:一

6、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综上所述,在普车实训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接受任务一一启发思考一一实战运用”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來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实际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曹峰,王昕明,陆华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一一优秀课例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邓泽2主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研究(第1册)》:中国铁道出版社[3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车工技能训练(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