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ID:46071624

大小:53.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摘要: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注重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以思想和学习上的启迪,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趋向于成熟,在学习方面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

2、,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问题情境法强调通过设置疑问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问题情境法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并针对这一疑问积极思考,寻求最佳的答案。运用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身临其中”,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假如当时你也在这个故事当中,那么你也会像那个小孩一样说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吗?”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会

3、坚持“正义”。这时教师再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除了小孩以外所有的人们都不敢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呢?”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从故事的起源开始思考。通过简单的几个问题,让学生陷入思考,并主动回忆《皇帝的新装》这则寓言故事,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讲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朱自清先生看到父亲的背影时有那么大的感触?”一听到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回忆这篇散文,为了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还会把自己想象成朱自清,把自己带到当时的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当时故事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体会当时的人物思想感情。二、生活

4、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知识是生活的衍生物。因此,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更为贴切,也更加符合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思考和感悟,很好地理解初中语文课文所流露出的情感。比如,在讲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平时在家中学习的书屋是什么样子的,和鲁迅先生小时候学习的书屋有什么区别。学生一听到教师说自己家中书屋的样子,就纷纷开始想象。然后教师讲述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中捉过小虫子,提问:“你们在草地上捉过虫子吗?你们童年都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5、?”这时候学生也开始进行想象,纷纷思考自己做过的有意思的事情。再如,教师在讲到《离骚》这篇文章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然后再让学生思考端午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积极思考端午节的习俗,然后纷手发言。有的学生说会吃粽子,有的学生说有赛龙舟、喝雄黄酒,等等。三、活动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利用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本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到课文《雷雨》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关于雷雨的话剧,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表演《雷雨》的一个片段,可以让学生自由发

6、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话剧或者小品比赛,内容可以来源于课本,也可以对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进行改编,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演绎。比如学生可以改编课文《愚公移山》,一个人扮演愚公,另一个人扮演智叟,表演《愚公移山》中经典的对话片段。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创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多种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综合教学状况,适当进行挖掘和延

7、伸,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才会让情境教学法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陈来源.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分析[J].时代教育,2016(22):183-184.[2]谢彩云.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8(6):56-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