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

ID:46073217

大小:65.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_第1页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_第2页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_第3页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_第4页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探究综述摘要:综述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就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关键词: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5-1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1504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工农业用水,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北方,地表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是不可替代的

2、。近些年来,工业快速发展,农业中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等因素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等需求。地下水的污染防治首先在“防”。“防”首先就要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在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刚起步,在很大程度上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国内外现状60年代中期,工业发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评价在国外出现。加拿大1964年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

3、价会议,首次提出了“环境质量评价”说法。美国1969年制定国家环境政策。另外,其他国家也通过了相关法律,如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等。日本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74年提出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运用指南》,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试行方案,1975年提出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965年,R.K.Horton提出水质评价指数法(QI)。1970,R.M.Brown提出水质现状评价质量指数法(WQI)O1974年,N.L.Nemerow提出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各类指数方法各有所长,但这些方法皆是事先假定

4、模式或者主观规定参数,因此其评价结果未必客观。在70年代初,国内开始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1979年颁布环境保护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学术研讨活动,如“区域环境学术讨论会”、“环境理论研究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代表大会”、“全国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学术讨论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80年代初,地质矿产部组织开展第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2000年始,历时两年,国土资源部开展了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两次评价调查,足可见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时了解的重要性。2009年9月,国土

5、资源部在哈尔滨市举办了地下水监测网优化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培训班,可见对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规范的重视。1974年,我国提出一个评价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数法,在每个污染因子上赋予权重。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总体来说,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较为简单,多为指数法。随着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应用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得以实现,评价结果会越来越客观。3发展趋势及建议简单、实用、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6、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加快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更新和修订,提高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满足人类及社会发展需要。污染因子权重的确定,是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最后,感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15041)的支持。参考文献[1]唐永銮•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简介[J].环境科学,1979,2:71-74.[2]王华东•环境质量预测评价[J].环境科学,1979,2:74-77.[3]邹晓雯,水质评价的灰色关联度方法[J].水资源保护,1994,3:11-16.[4]罗定贵,徐辉•灰色系

7、统理论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18(4):349-353.:5]李俊,卢文喜,曹明哲,李平•主成分分析法在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节水灌溉,2009,(1):15-21.[6]舜泽,夏青,刘鸿亮•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2):1-6.[7]杨芳,原松•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的研建[J]•人民长江,2008,30(23):46-48.[8]林宗振•环境质量评价与混合加权权式[J].广州环境科学,1986,1:27-25.

8、[9]林衍,顾恒岳•环境质量分级的混合加权灰色局势决策法[J].重庆大学学报,1994,17(5):61-67.[10]孙才志、谬资生•水质模糊评价中污染因子赋权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98,(6):3-6.[11]张志祥,陆晓华•汉江水质评价的化学计量学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1):47-51.[12]王娟,高原.水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