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

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

ID:46073417

大小:7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_第1页
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_第2页
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_第3页
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冬小麦施用生物微肥增产效果浅谈摘要:本试验重点探讨了4种不同生物微肥对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和经济学产量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相比较,4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微肥对冬小麦的经济学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通过对不同处理间进行LSD和t测验分析后得出,植物动力2003不仅对冬小麦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同时还具有显著增强植物根系,促进冬小麦提早成熟,增强冬小麦抗病抗逆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多种效果。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小麦品种供试小麦品种为成良10号。1.2供试生物微肥供试生物微肥分别为德国进口原液植物动力2003,有机腐殖酸活性液

2、肥OPAL,云大120,台农高产宝叶面肥,清水喷洒对照。1.3试验地点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显龙乡川头村,杨店乡豆坪村,左家乡左家村,张家乡太渠村5个农业科技示范点。1.4试验方法每个试验点均采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各喷1次生物微肥共5个处理,每种生物微肥的处理浓度严格按产品说明书标准喷施,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0m2,均设有区间距离1.20m作为保护行,保苗1.67万株/hm2,于10月8日人工开沟播种,播深5〜7cm,播后耙平。2试验结果与分析对表1各数字进行分析得下表表2表1,表2,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4种新型

3、生物微肥均有极显著的差异性,经t测验后,各种生物微肥的差异性如下。云大120,植物动力2003和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OPAL3种新型生物微肥与清水CK相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三抗一增液肥和CK相比较达到显著水平;分析结果充分说明本试验所用4种生物微肥对小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喷施OPAL小麦产值4302〜5826.90kg/hm2,平均5070.60kg/hm2,产量居第2位,比CK增产688.13kg/hm2,增产15.70%,增产极显著。喷施植物动力2003小麦产值4067.63〜6055.05kg/hm2,平均产值51

4、55.58kg/hm2,产量居第1位,比CK增产773.10kg/hm2,增产17.64%,增产极显著。喷施云大120,产值4755〜5117.55kg/hm2,平均4966.80kg/hm2,产量居第3位,比CK增产584.93kg/hm2,增产13.35%,增产极显著。喷施三抗一增液肥,产值38844.90〜5142.75kg/hm2,平均产值4794.08kg/hm2,产量居第4位,比CK增产411.60kg/hm2,增产9.3%,增产显著,CK产值3731.25〜4722.30kg/hm2,平均产值4382.78kg/

5、hm2,居第5位。t测验结果表明各种微肥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证明虽然和CK相比较增产幅度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各处理相互比较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由表4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OPAL平均产值6591.75元/hm2,生产成本3514.5元/hm2,投产比为1:1.88,纯收入3077.25元/hm2,比CK增收804.45元/hm2,增加33.63%;施用云大120平均产值6627.30元/hm2,生产成本3465元/hm2,投产比为1:1.91,纯收入3162.30元/hm2,比CK增收859.50元/hm2,增

6、加37.32%;施用植物动力2003平均产值6456.90元/hm2,投入生产成本3510元/hm2,投产比为1:1.84,纯收入2946.90元/hm2,比CK增收644.1元,增加27.97%;施用“三抗一增”平均产值6239.10元/hm2,生产成本3454.50元/hm2,投产比为1:1・80,纯收入2777.85元/hm2,比CK增收475.05元,增加20.63%;CK产值5697.30元,生产成本为3394.50元/hn)2,投产比为1:1.68,纯收入12302.80元/hm2o3小结从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来看,

7、本试验所用4种新型生物微肥比CK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均可在两当县范围内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田间记载情况证明,本试验施用上述4种生物微肥后叶色深绿,穗粒数和千粒重较CK明显增加,抗逆性增强,增产性状明显。由于云大120、植物动力2003已在两当县试验推广2年,农民已初步认识其增产作用,而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OPAL是最新引进的生物微肥,虽然其增产效果明显,但农民并未充分认识到其优势所在,故应在两当县农业生产中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其尽可能更快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由于两当县自2011年入秋以来到2012年夏季

8、整个生育期内出现了多年罕见的连续干旱,小麦产量普遍不高,平均减产17%〜20%,使各处理之间差距缩小,无明显差异性,试验结论还需进一步证明并按规范要求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尽可能减少试验误差,为两当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探索总结一套更完善的科学依据。■(责任编辑李书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