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

ID:46075447

大小:57.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_第1页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_第2页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_第3页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_第4页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如何改革“大劳教”策略分析作者简介:徐晶晶,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检察院。中图分类号:D9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070-02一、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存在的问题和废除(-)劳动教制度的产生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最早源于新中国诞生之初严峻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中共中央在1955年发布的《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以及1956年的《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办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成为劳动教养机构建立的基础。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批准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从法律上确定了

2、其基本的地位和作用;197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对具体管理和审批问题进行了明确,1982年公安部又颁发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上述三个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劳动教养的制度框架。(二)劳动教养制度发展中的问题由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是在阶级斗争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得,作为一种强制性教育矫正措施,在保护政权稳定、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前所述,《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劳动教养的制度框架。前两个文件虽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性质上属于国务院的行政性法规,从立法程序和内容上并不属于法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对于设置剥夺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的规范性文件,只能是法律并且应由全国人大作出。所以,劳动教养制度本身与《立法法》相背,缺乏法律依据。同时劳动教养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着适用对象过于庞杂,处罚过于严厉,缺乏公正程序等诸多问题。有许多学者有“劳动教养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说法,也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用法律形式出现的政治手段,显然,劳动教养制度在我们追求法治进程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要求下,已经显得格格不入。在该项制度废除之前,其已经异化为一个

4、法律属性不明、失去有效监管、收容一切违法行为、备受国际诟病的制度怪胎。(三)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2013年,湖南省永州市上访妈妈唐慧在被劳教8天后重获自由,让人们将目光再次的投向了劳教制度。“上访妈妈”唐慧,被永州市劳动教养委员会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判罚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该事件迅速发酵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劳动教养制度也在经历多次的存废之争后,再次成为众矢之的。2012年,彭水县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因从2011年4月至8月多次转发“负面言论和信息”被处劳动教养两年,罪名也从涉嫌散布谣言升级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此外,还有因转发重庆打黑漫

5、画并点评“这把伞好怪哟”而被劳教两年的彭洪等。一个不需要经过司法审判程序就可以直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公民人权意识的觉醒的今天,弊端越发显现。2013年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中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停用问题得到孟建柱的肯定。随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岀:T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要求,随后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使得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终于画上了休止符。《决定》又提出了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之后的制度构想,即“完善对违法犯罪行

6、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为在劳教废止之后,如何顺利将社会治理方式从治安管理处罚”劳教”刑法三级制裁体系中脱离开提供了知道方向和思路。二、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之后的改革方向(—)保安处分化在劳教制度改革过程中,西方国家的纽呆安处分化”得到了我国诸多学者的青睐。持保安处分化的学者认为,借鉴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于具有一定人身危险性的行为人通过心理矫治、人格矫治、戒毒治疗、戒酒治疗、性病治疗、精神病治疗等方式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刑法事后惩治上的适用不足,通过实现预防和矫正的功能对于那些不能适用刑法的人、少年犯

7、以及常习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多与国外保安处分相似的制度正在施行,例如收容教养、强制医疗、收容教育等,这制度的具体实践已经为建立中国的保安处分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此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保安处分制度与劳动教养制度在目的上存在根本分歧,保安处分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危险预防,劳动教养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改造。所以保安处分制度下的对象可以是精神病人、聋哑人、外国人甚至是无责任能力人、无劳动能力人,而劳动教养制度下的对象必须是尚不构成犯罪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如果将原来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机械套搬适用保安处分,不仅违背了保安制度的基

8、本价值,也会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和人权的侵犯。(二)轻罪化轻罪化的观点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犯罪分层理论以及轻罪制度。持轻罪化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的《刑法》和国外很多国家的刑法相比不够完整,是一个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