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

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

ID:46075909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_第1页
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_第2页
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_第3页
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冷轧特深冲钢缺陷分析与控制摘要:针对冷轧特深冲用宽带钢生产中产生的缺陷进行了SEM分析,发现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钢中的夹杂物,为精炼吹氧过程和出钢卷渣造成的。通过控制炼钢入炉铁水残余元素含量、精炼吹氧制度、增加精炼时间、钢渣改质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夹杂物含量,提高了冷轧带钢表面质量。关键词:冷轧特深冲用钢;表面缺陷;夹杂物;卷渣;吹氧1引言冷轧特深冲钢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可冲压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在冷轧特深冲钢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0・5mm以下的薄钢带,会出现轧制孔洞及冲压开裂

2、等问题,降低了产品成材率和冲压合格率。本文就工业生产中发现的该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以优化工艺,提升深冲钢质量。2工艺流程莱钢冷轧特深冲钢工艺流程如下:铁水预处理一转炉冶炼fRH真空精炼一连铸一热连轧f酸洗f冷轧可逆轧制一罩式退火f平整f拉矫一成晶检验一包装入库。特深冲钢产品成分如表1所示。3缺陷分析及控制3.1缺陷表现特征特深冲钢经过多道次冷轧机罩式退火处理后,在冷轧拉矫过程中,发现带钢表面偶尔出现以下缺陷,如图1所示,表现为黑色不连续的线状缺陷,在距离带钢边部1/4宽度处出现较多

3、。3.2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对缺陷部分进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缺陷处存在大量夹杂物,可以发现夹杂物主要为氧化物夹杂,成簇出?F,单个尺寸较小,直径在10um左右。经过能谱检测分析其主要成分为Si、Ca、Na、Al、0等,其中图(a)中主要为A1203夹杂,此类夹杂物应为铸坯中的大的A1203夹杂经过多道次轧制,破碎后成片分布在带钢中;图(b)中夹杂物以CaO—A1203—SiO2等复合形式存在。并含有少量的Na元素,该类夹杂物主要是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产生的。3.3减少缺陷的冶炼过

4、程控制由SEM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产生该类线性缺陷的主要原因为夹杂物。因此为保证钢质纯净度,对铁水成分、转炉冶炼、脱氧制度、出钢挡渣、钢包渣改质、RH精炼、结晶器冶炼、保护浇注及耐火材料等诸多环节因素进行严格控制[1],以减少钢种的内生夹杂物和外来夹杂物。保证特深冲钢的纯净度,需要从原料抓起,因此在转炉冶炼时,要严格控制入炉铁水残余元素含量,全部采用低硫铁水(铁水预处理前铁水SW0.030%,PW0.10%),铁水预处理后铁水SW0.005%(目标0.001%),保证温度不低于1250°C,脱硫完毕扒净

5、铁水表面的渣。采用优质炼钢辅料,严格控制铁水硅含量,进行适时调整。有研究指出,钢中的簇状A1203夹杂与全氧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RH脱碳结束的氧含量有关,要控制超低碳钢中簇状A1203夹杂就必须稳定生产工艺,减少RH加铝升温,使RH脱碳结束保持在一定范围。RH吹氧处理造成脫碳结束时氧含量较高,加铝脱氧时会产生大量的A1203夹杂物,造成铸坯中存在聚集分布的A1203簇状夹杂物。因此控制RH脫碳结束时氧含量是减少簇状夹杂物的一项必要措施[2]。同时要有足够的精炼时间,以保证夹杂物充分上浮。进行钢包渣改质

6、,提高A1203等夹杂物的吸附能力,为钢水的顺利浇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降低了铸坯中的夹杂物含量。在连铸过程中,使用无碳中间包,中间包加无碳高碱度覆盖剂,全程保护浇铸,结晶器内加无碳高粘度保护渣,防止钢水卷渣。出钢时向钢包表面加入改质剂,降低渣的氧化性。同时保持中间包水口碗部有适量的Ar气吹入量,以减少压差,维持结晶器液面稳定,同时隔绝外部空气同钢包下水口与长水口连接部位接触。通过上述工艺改进,对铸坏进行检验,发现夹杂物控制水平明显提高,夹杂物数量较少,而且夹杂物尺寸也比较小,评级最高为1.0级,总级

7、别不超过2级。铸坯经冷轧退火处理后,表面缺陷率明显降低,表面质量提升如图3所示,产品投放市场后,冲压效果良好。4结论(1)特深冲钢表面的黑色不连续现状缺陷主要为A1203和CaO—A1203一Si02等钢中夹杂物造成・,其中A1203簇状夹杂物为RH吹氧结束后氧含量较高有关,CaO-A1203一SiO2夹杂物是出钢卷渣造成的。(2)通过控制炼钢入炉铁水残余元素含量、精炼吹氧制度、增加精炼时间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铸坯中夹杂物,特深冲钢冷轧后表面缺陷率明显降低。参考文献:[1]袁方明,王新华,李宏等•不同浇

8、铸阶段IF钢连铸板坯洁净度卩]・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04):436-440.[2]唐复平,常桂华,栗红等•超低碳钢钢中夹杂物的研究[J]・钢铁,2007,42(01):20-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