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诊断与

常见症状诊断与

ID:46075939

大小:421.0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9-11-20

常见症状诊断与_第1页
常见症状诊断与_第2页
常见症状诊断与_第3页
常见症状诊断与_第4页
常见症状诊断与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症状诊断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六安市立医院心内科汪家财13965488880一、发热定义: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按热度高低分为:低热(37.3~38℃) 中等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发热的原因以感染性发热多见。典型的热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热--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手术,心肌梗死,癌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与代谢病:甲亢、重度脱水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CHF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①原发性低热,②感染后发热,③夏季低热,④生理性低热热型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流脑、恙虫病。热型弛张热(remittentfever),体

3、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伤寒缓解期。热型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骤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持续1到数天。常见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热型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39℃以上,又逐渐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布鲁菌病。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

4、(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的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发热--伴随症状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钩端螺旋体病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单纯疱疹:急性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发热--伴随症状2淋巴结肿大: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局造性化脓性感染、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肝脾肿大:传单、白血病、淋巴瘤、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疟

5、疾、结缔组织病、急性血吸虫病、黑热病、布氏杆菌病发热--伴随症状3出血: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常见于重症感染及某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重症再障、恶组病关节肿痛:败血症、猩红热、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布氏杆菌病发热--伴随症状4皮疹: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药物热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发热问诊要点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

6、程、程度、频度、诱因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应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发热问诊要点2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况、食欲、体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等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二、水肿定义: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称局部水肿;发生于体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

7、、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不包括内脏局部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水肿—病因和临床表现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其它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的表现。发生机制主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前者决定水肿程度,后者决定水肿部位。特点:水肿常出现身体下垂部位。为对称性、凹陷性。此外,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出现胸水、腹水。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发生机制

8、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肾源性水肿钠水潴留是肾性水肿的基本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肾小球超滤系数及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b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使水分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