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

ID:46078901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_第1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_第2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_第3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2014年6月25日浅谈大豆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论文关键词大豆病害;症状;防治论文摘耍阐述了大豆常见病害,如大豆根腐病、大豆砲囊线虫病、大豆菌核病和大豆褐杆病的症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大豆根腐病1」症状识别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初发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病重时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细缢,冇的凹陷,重病株侧根和须根脱落使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黃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

2、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小,产量低。1.2防治方法1.2.1农业措施。①合理轮作换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加强皿间管理。进行深翻,合理屮耕培土,及吋排除B间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③增施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1.2.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②在大豆生长期发病时,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叶敌600mL/hm2叶面喷洒。2大豆砲囊线虫病2」症状识别在大豆整

3、个生冇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吋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口色或黄口色小颗粒,即他囊。2.2防治方法221农业措施。①轮作。大豆与高粱、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实行3〜5年轮作,能有效地控制砲囊线虫病发生。②种植抗病品种。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大豆品种对该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抱囊线虫病重发生区,采用抗线品种

4、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办法,如抗线1号、抗线2号、嫩丰15等抗病性较强。③及时更换品种。在没有适宜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品种一年一换可改变微生物环境,减轻病害发生。④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促进大豆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力,可相对减轻损失。苗期叶面喷施硼钢微肥,对增强植株抗病性也有明显效果。土壤干旱冇利于大豆砲囊线虫的为害;适吋灌水,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为害。2.2.2化学防治。①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为1:70o②用35%的甲(乙)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③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20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入表层20cm土

5、壤中。2.2.3生物防治。应用大豆保根菌剂进行防治。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最新成果,主要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兼防大豆根腐病,并对解决大豆重迎茬障碍有一定效果。使用方法:按1500mL/hm2的用量,将菌剂与大豆种子倒入容器屮充分混合,使菌剂均匀包衣在种子上,阴干后(一般30min)即可播种。3大豆菌核病3」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乂称口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耍侵染大豆茎部。山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

6、病株茎部,则见内冇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屮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口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3.2防治方法321农业措施。①精选种了。将种了间混杂的菌核除净。②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覆土10cm以上,菌核便不能形成子囊盘,从而抑制菌核萌发,减少初侵染来源。④排水与施肥。及时排除出间积水,降低出间湿度。勿过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⑤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了囊盘,减轻发病。3.2.

7、2药剂防治。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吋喷药。①喷洒25%咪鲜胺1500mL/hm2;②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5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隔7d再补喷1次防效更好;③用50%速克灵1500g/hm2对水喷雾。4大豆褐杆病4.1症状识别大豆褐杆病也叫大豆疫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

8、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卜•扩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4.2防治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