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

ID:46082142

大小:62.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_第1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_第2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_第3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应用探究进展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遗传毒性检测中的应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P53蛋白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当细胞出现DNA损伤或者低氧刺激时,p53蛋白就会大量表达并通过三种方式应答DNA损伤,激活p21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激活DNA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如果损伤过度,P53基因就会激活促凋亡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因此,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的提高,是细胞出现DNA损伤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此理论基础上,可以构建由p53或p53靶基因的启动子驱动的荧光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辅以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如pRL-CMV)作为

2、内参质粒转染到细胞中,观察具有遗传毒性的化学物质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诱导性,从而检测化学物质遗传毒性。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信号通路研究中的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常被运用于研究P53信号通路及NF-k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在1中已作阐述,通常构建由p53或p53靶基因的启动子驱动的荧光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并转染到细胞系中,在此基础进行p53信号通路相关的研究。NF-kB即核转录因子,NF-kB信号通路核心成分是IkB激酶复合物、IkB抑制蛋白和NF-kB二聚体。当细胞受到来自胞内外的刺激后,IkB蛋白降解,NF-kB二聚体释放。释放后的二聚体被进一步激

3、活后转移至细胞核与目的基因结合以促进目的基因的转录[3]。JaShilHvun等构建由NF-kB基因启动子驱动的pGL3-luc载体,瞬转到人结肠癌细胞Caco-2中,用镉处理细胞后研究依赖NF-kB信号通路激活的白介素-8的产生情况[4]。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转录活性分析中的应用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顺式作用元件)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检测这类转录因子和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的重要手段。王健等通过萤火虫和海肾双荧光素酶分析了PC-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克隆和活性[5]。Nao

4、koMATSUO等通过测定荧光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高等植物中的表达来监测瞬态基因的表达情况[6]。JasonW.Harger等在酵母表达载体上的海肾和萤火虫报告基因之间插入移码信号,通过检测这两种蛋白的活性来研究啤酒酵母中的移码编程(programmedframeshifting)[7]。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发展与传统的共报告基因(比如CAT,3-Gal,GUS)相比,萤火虫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更加灵敏,有望把可能削弱实验准确性的内在因素的变化降到最小,而且报告基因的检测极为快速(30s内完成测试)、简便。常用的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试剂盒是

5、Promega公司提供的E1910等试剂盒,能够定量检测到萤火虫荧光蛋白和海肾荧光蛋白的表达,为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将会促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更广更深的领域发挥空间。参考文献_1]Sherf,B・A.etal.,Dual-Luciferasereporterassay:Anadvaneedco-reportertechnologyintegratingfireflyandRenillaluciferaseassays[G].Promeganotes,1996,57:2-9.[2]薛丽香,童坦君,等.报告基因的选择及其研究趋

6、向[J].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64-366.[3]L.A.J0,,Neilla,C.Kaltschmidtb,NF-kB:acrucialtranscriptionfactorforglialandneuronalcellfunction[J]・Trendsinneurosciences,1997,20(6):252-25&[4]JaShilHyunetal.CadmiuminducesInterleukin-8productionviaNF-kBactivationinthehumanintestinalepithelialcell,Caco-2

7、[J].Cytokine,2007,37:26-34.[5]王健,周建光,等.PC-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克隆和活性分析[J]・癌症,2002,21(11):1187-1191.[2]NaokoMATSUOetal.DualLuciferaseAssayforMonitoringTransientGeneExpressioninHigherPlants[J].PlantBiotechology,2001,18(1):71-75.[3]JasonW.Hargeretal.Aninvivodual-luciferaseassaysystemfors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