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ID:46083995

大小:60.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1页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2页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3页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新课改屮将过程和方法视为教学屮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质疑、探索、实践、思考等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将获収的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将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关键词:科学素养;过程方法;探究式教学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改标准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体现这一宗旨,教科书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建教学体系,从而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化学教学开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将过程和方法视为教

2、学中的重要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质疑、探索、实践、思考等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将获取的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來,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二、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如上表)其屮“猜想和假设”“进行活动”“得出结论”构成了循坏,双向箭头表示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单向活动,而是一个复杂不断反复的过程。自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而引发猜想和假设,通过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活动,在实际的活动中解决问题,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评价,在反思评价中引发新的猜想和假设,并进行新的活动,如此往复,将探究过程不断深入下去。三、教学案例案例

3、一:创设情境:①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得知,铝比锌活泼,所以将铝片和锌粒放入到稀盐酸中,会发现都有大量气泡产生,但将铝片和锌粒放入到稀硫酸中,则看到了不一样的现象,铝片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英周I韦I的介质(空气和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的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猜想和假设1:C1-和S042-的影响。进行活动:结论:C1-和S042-的影响的可能性大,C1-能促进铝片和酸反应;而S042-能抑制铝片和酸反应。猜想和假设2:咸菜屮含有食盐,含有C1-,它的存在使得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容易被破坏。结论:C1-的存在使得铝片表面

4、的氧化膜易被破坏,造成氧化膜保护的铝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反思和评价: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屮体验了研究的过程,并且学习到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升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案例二:创设情境:在放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氧气,再向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駄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溶液变为无色。这是什么原因呢?猜想和假设:①产牛的氧气具冇氧化性;②查阅资料后发现,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了过氧化氢,可能是过氧化氢的

5、作用使溶液褪色。进一步论证:产生的氧气不易溶于水会立即从水中溢出,所以溶液褪色的原因不应是氧气的作用,那么过氧化氢的作用会更大些。进行活动:结论: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滴加酚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生成H202的缘故。②双氧水分解的条件可以是加热,敞口放置长时间或加入催化剂Mn()2o反思评价: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学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体验发现的过程,锻炼了思维的严密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能够全方位的促进学生个体的形成和发展。案例三:创设情境:NaHC03溶液和NaA102溶液反应产物是C02和Al

6、(0H)3吗?猜测和假设:①双水解,HC03-水解生成H2C03,再释放C02;A102-水解生成Al(0H)3。②因H20+H++A102?A1(OH)3?A13++3OH-,IIC03-7H++CO32-,所以A102-+H2O+H+=A1(OH)3,无气体产生。实验探究:配制NaA102溶液:在A1C13溶液中滴加NaOH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即配成NaA102溶液。%1向制得的NaA102溶液逐滴加入NaHCO3至过量,观察到白色胶状沉淀逐渐增多,最后不再变化,整个过程无气泡产生。%1过滤沉淀,将沉淀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盐酸,一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都全部

7、溶液,证明是Al(0103沉淀。结论:A102-+H20+HC03-二二二Al(OH)3+C032-反思和评价: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学生会明白科学原理应当是经得起检验的,而不是想当然,在教学中经常渗透这种不崇尚权威、只相信真理的理念,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