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ID:46088825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1页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2页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3页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摘要:复调是西方钢琴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技法。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钢琴创作的开始,复调技法也随之开始了其在中国钢琴中的应用历程,并为中国钢琴创作发展做出了重耍的贡献。鉴于此,本文从复调技法的含义谈起,就其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对该技法和屮国钢琴作品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关键词:复调技法中国钢琴创作运用和发展一复调技法的含义复调是西方音乐创作中一种常用的创作手法,是指两段或多段以上同时进行的,而又互相区别和联系的声部。这些声部既可以独立存在,同时也能和其它声部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

2、鲜明的和声关系。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而同一旋律的先后模仿则叫做模仿复调。通过该技术,能够获得更加丰满的音响效果,使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大为增强。二、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一)20世纪初的起步期20世纪初,伴随着钢琴传入中国,一大批有志之士随之开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复调技术最先被运用,是在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如赵元任创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黄自的《思乡》和青主的《大江东去》等,都在钢琴伴奏部分中运用了复调技法,通过该种技法的运用,使原本略显单薄的伴奏得到了扩展和丰富。而这些歌曲之所以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精美的伴奏。比如在黄自的《思乡》屮,

3、其创造性的运用了钢琴造型的手法,利用复调描绘出了一幅春雨潇潇、柳丝轻拂的意境,使整个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大为提升。1934年,美籍俄裔的音乐家齐尔品来到了中国,并举办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大赛”,其中获得第一名的便是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该首作品中复调技法的运用是十分明显的,作品采用了自市的对比二声部写成,共有两条旋律线交相辉映,既有西方作品中的模仿复调和对比复调,又有中国民间音乐中的支声写作,运用了大量的四、五、八度音程,很好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这首作品的出现,为当时的中国钢琴界吹过了一股清风,极大鼓舞了中国创作者的热情。同时期刘雪庵的《西楼怀远》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该曲

4、为一首三声部的赋格曲,并在再现声部屮融入了一个八度的模仿,而冃在和声性声部处理多达五六个Z多,并按照四个八分音符为一组的形式处理,充分显示出了创作者的口信。除了这两首作品之外,还有江文也的《北京万华集》、丁善德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也都对复调技法了以了创造性的运用,他们的这些成功实践,充分表现了将复调技法运用于中国钢琴创作的可能性,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建国初的发展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钢琴创作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初步的繁荣。复调技法也得到了更加深入而广泛的运用。首先是传统复调音乐体裁的钢琴曲创作,如赋格曲、卡农曲、固定低音变奏曲

5、等等,其中较为优秀的有罗忠❷的《五声咅阶小前奏曲与赋格》、谢直心的《民歌主题创意曲》等。如罗忠❷的《五声音阶小前奏曲与赋格》,其采用了使用民族调式直接命名的方式,严格按照传统赋格曲的格式,第-首《宫调式》中,完全遵循了传统赋格曲的转调顺序,主题在C宫调上出现,而呼应部分则是其属调作下四度模仿,经过向关系较远的降B宫上的转调之后,最后回到主调C宫。谢直心的《民歌主题创意曲》主要使用运用了对比和模仿的技术,对传统民歌进行了再创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其次是复调技术在非复调体裁作晶中的运用。伴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很多创作者也纷纷打破了对复调技法的传统认识,将其从传统复调体裁作品中解脱了出

6、來,并尝试将其运用到非复调体裁的作品中,且收到了良好的运用效果。比如某一个段落的复调化处理。在罗忠❷的《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中,整个作品的结构为奏鸣曲式,作者将赋格段落用于了展开部门,以此来推动整个曲冃高潮的到来,可谓是匠心独运。还有较为自由的对比或模仿复调的处理等。这些处理手法相对于传统赋格曲来说,在运用上更加自由和灵活。如杨儒怀《送大哥》的变奏部分中,是一种带有自由声部的模仿写作;赵宋光的《变奏曲》则采用了固定低音來实现对马蹄声的模仿。而刘庄的《变奏曲》更是灵活,开始部分是一个四声部的卡农,并在高、中、低和次中声部中依次出现,使作品充满了一种灵动和洒脱的韵味。这些对复调技法创

7、造性地运用,都表明了中国创作者对复调技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由此推动了屮国钢琴事业的发展。(三)文革的停滞期文革时期,钢琴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遭遇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度陷入了停滞的状态中。所以该时期的作品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样板戏改变的钢琴曲,一种则是根据民族音乐改变的钢琴曲。在样板戏改变的钢琴曲中,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廿洒热血谱春秋》、《北风吹》等作品,因为不能对原作的旋律和结构进行任何的改变,否则就会被诬陷,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