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

ID:46091656

大小:1.3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_第1页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_第2页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_第3页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_第4页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_古诗十九首_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2010年第9期JournalofYuxiNormalUniversityVo.l26No.9Sep.2010文学与艺术研究古诗十九首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谭云华(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觉醒;内在困境[摘要]从人类追求生命扬升的实况来讲,古诗十九首展示了一种游离于生命本体之外的孤立生存状态。这种痛苦的生命状态中,个体生命无意识地尝试向母体回归。但是,这种回归,缺少一个明确的本体参照及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生命主体随着母体的不确定性,最终还

2、是陷入了想回归本原、却无路可走的内心和现实的冲突。[作者简介]谭云华,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及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06(2010)09-0036-05从梁太子萧统集古诗十九首始,诗歌的作者,创作年代,乃至主题等某些方面的信息,学界就已不能确定。文学的创作主体,作品及受者三个元素,缺乏其一,都会引起整个审美结构相对于作品本意的偏离。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美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这也给文学审美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当前学界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定位,大多依赖

3、于历代诗话旧说,从其风格特征,思想源流,以及结构主题等来进行。这些成果是不能忽视的。不过,古诗十九首是一个活的生命展现,即使视之以现代眼光,都还有千古不变的人性流淌在其中。从人类生命意识的进化实况来讲,古诗十九首展示了一种游离于生命本体之外的生存状态。但是,在这种痛苦的生命状态中,生命个体却又无意识地向母体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因为母体的不确定性,生命主体还是陷入了想回归本原、却无路可走的两难境地。本文即拟从以上所述思路,疏理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觉醒意识及其过程中展现出的困顿状态。一、对个体生命游离状态的阐述从直

4、观印象上说,古诗十九首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游子思妇、感叹时光短促以及追问人生价值等几类。而不论其中哪一类,都透露出了深重的苦情意识。其实质是生命个体脱离本体价值以后的迷途苦吟。这种苦情意识是不分社会身份的,只不过各种社会身份中,所引发苦的具体内容不一样而已。游子思妇类是古诗十九首中吟咏最多的话题。如行行重行行,就是描写丈夫离家在外,相去万余里,而思妇在家: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诗中没有说丈夫为什么出游,就只重点突出了游子想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36谭云华:

5、古诗十九首的生命觉醒及内在困境家,妻子思念丈夫。但是,一种对生存状态的无奈却凸显得很强烈。在这类题材中,呼喊直白而热烈的相思,反映剧烈动荡的社会,倾诉下层知识分子的的失意、彷徨、痛苦、伤感,以及对人的生死、生存价值作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质疑。又如涉江采芙蓉云: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游人由采芙蓉而想到了家中的妻子。再如庭中有奇树等,都是同一类的意蕴。以上引文中已经提及,这些诗歌反映剧烈动荡的社会,倾诉下层知识分子的的失意、彷徨、痛苦、伤感,以及对人的生死、

6、生存价值作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质疑。这些现实之苦,无疑与社会形态有关,在动乱时代,没有哪一个阶层的人能够过得稳妥。体现这种现实的诗歌品类,更隐含有一番沉痛。有些作品中,重点则与魏晋时代玄风盛行下的醉生梦死极为相像。其目的都在叹息生命的苦短,追问生命的价值所在。如生年不满百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从中国的帝王士大夫集团来看,似乎没有谁能够走出对生命苦短的解脱,故而常常采取昼夜宴游的方式来填补生命的缺失感。但是,当用这种方式一填补,生命苦短的实质却更愈发突出来了,青青

7、陵上柏中就是这样。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筞驽马,游戏宛与洛。生命转瞬间就如远行客,故而士人们就用纵酒宴游等方式来替代心底的空幻感。古诗十九首对个体死亡的恐惧显露得极为直白强烈,很多篇章中甚至直接借用坟墓意象来抒怀。如驱车上东门云: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墓。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旧时洛阳东门外之北邙山,是著名的王公贵族的墓冢群。诗中所写人物,遥看

8、着久葬于北邙山的陈死人,感叹生命如朝露,不可能像金石一样久长,即使是圣贤也最终免不了生死的追逼。从以上的阐述来看,不论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哪一种类型,体现出的都是生命中的苦情。如果单从现实生活的视角来看,生命本来就是有局限的,不可能解脱。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即使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之前,儒道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