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

ID:46095523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策略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互动的舞台,一个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抓住学生的思想,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生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必然会激发他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一直以来,一些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导致一些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失去了全而发展的环境。让小学数学课变得有趣、有味,已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一、巧用资源,挖掘趣味因素1.编小故事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我们将枯燥单调的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儿童小故事,讲给学生听,

2、那就别有一番情趣。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编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分成四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了就吵着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小猴乙两块。给小猴丙三块。然后提问:“你们说哪只小猴分的饼最多呢?”学生听完故事后,既困惑又怀有极强的好奇心,课堂气氛一下了活跃直来了。2、巧设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

3、,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首先提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1厘米,宽减少1厘米,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还是一样大吗?”学生很容易认为“一样大”。因为“增加1厘米和减少1厘米”的表象掩盖“面积增减变化”的本质。在学生思维受挫的转折处,再设计一问:“增加的而积和减少的而积相比,哪一个大呢?”学生很容易认为“一样大”。因为“增加1厘米和减少1厘米”的表象掩盖“面积的增减变化”的本质。在学生思维受挫的转折处,再设计一问:“增加的面积和减少的面积相比,哪一个大呢?”学生受到

4、启发后,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答案。3、巧猜谜语数学知识中含有各种规律,这些规律为教师所熟悉,对学生却陌生。这许多的规律如能为教师所用,编成一个个谜语,则能化平淡为神奇。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报一串多位数,我一一猜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明I陛数能被5整除,再由学生笔算验证;又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量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这快速而准确的回答,深深吸引了学半,学纶也就因奇工趣,因趣激思。二、优化课堂结购,打造“趣味”课堂1、把小游戏引进课堂例如:教学倍的认识,学生对倍的概念感觉

5、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在中间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同学们都乐于参与的拍手游戏。我拍2下,要求同学们拍2的3倍下。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尝试着拍手,同学们发觉似乎很难听清楚拍了几下。然后让同学们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能让其他人一下子就听出了6下。然后再让同学们尝试,这时同学们积极尝试,都发现了通过每拍2下,停顿一下的方式效果较好。然后让同学们拍3的4倍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对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听得高兴,学得有劲,我就把枯燥无味的算式编成小故事、儿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2、模拟生活场景例如:

6、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模拟买卖物品的生活用品片段,让学生会兑换钱。先是请一名学生充当“小小营业员”,然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放在讲台桌上,并标上价格,让学生充当顾客,有顺序的向“小营业员”买自己要的东西。女山毛山4元,不同的学生使用的不一样,有的学生付两张2元,一张五角,两张2;有的付两张1元,九张1;还有的付一张五元,要找回一角。这几种付钱的方法让小营业员进行角色调换。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致高昂。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发散思维。3、适当开展竞赛例如在教学

7、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岀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人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丰富课外实践,促成“趣味效应”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需要课内的数学知识做基础,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与延续。通过开展

8、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活动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揭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材料: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