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

ID:46095597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_第1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_第2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分析【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熏陶的重要责任,因而,将“留白”艺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之中,挖掘课本中别有意蕴的留白处,并在点睛处巧妙留白,带领学生体悟“留白”的智慧,这种尝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小学古诗词留白教学中进行处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留白,艺术处理中国古代诗歌非常讲究“留白”艺术,追求“象外之象”“味

2、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这种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魅力,可以带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领悟诗歌留白艺术的韵味。1、以“动”代情类留白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有时会戛然转为写动作,以人物动作的描写代替情感的直接抒发,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余味无穷。这一手法可以使读者从人物动作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清平乐•村居》中最后一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对于

3、这一句的理解,有的老师让学生直接字面理解为:最惹人爱又顽皮的小儿子,在溪头趴着剥莲蓬吃。但在教学中某老师却发现了“卧”字表现的空白,她扣住"卧”字,请同学们观察插图中的孩子,孩子明明是趴着的,为什么说他是“卧剥”?经过想象和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卧”只是小儿的一种姿势,既是顽皮的小儿,累了肯定会有各种动作,还可能躺着、侧着等等,在此基础上,窦桂梅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卧”也可能是“仰卧”、“侧卧”、“俯卧”等。教师通过指引学生对简单的动作,凝练的字词的赏析,看见“卧”字背后潜藏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小儿

4、的顽皮、活泼、天真烂漫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如学习《秋思》时,细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两句:诗中留别时心情如何,归家途中又有怎样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先反复诵读,并想象景象。学生由柳枝轻扬、依依不舍的景色和动作的描写,感受亲人离家出行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因而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之外的空白,发挥想象,补充完整的意境,对游子羁旅的愁思能有更深的体悟。2、避实就虚类留白古代诗歌中的“留白”艺术还体现在避实就虚的手法上。诗句中并不展现具体的实景,而以虚写代之,虚实相生

5、。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来说,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侧面为实,正面为虚。课堂教学中,避实就虚类留白的细读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这类写法,找出何处为虚写,思考此处虚写在诗中的含义,它有什么实写所难以达到的表达效果?比如学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思考“阳关”“故人”的意味非常重要,使得学生能说出诗词中深挚的惜别之情,而实际境地只以“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简洁留白。进而学生再反复诵读,体味这种避实就虚的留白笔调,更深切地抒发了诗人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

6、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的心境,方得本词情感三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