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

ID:46100079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_第1页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_第2页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_第3页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_第4页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摘要:我国古代桥梁因其独特的技术结构手段在世界桥梁史上拥冇着较高的地位,而汴水虹桥,作为一种独特结构形式的木构桥梁更是我国占代桥梁营建技艺的典型代表。关键词:汴水虹桥;营建技艺;造型北宋画家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屮间位置描绘了一座形若彩虹的木构拱桥,这座桥梁位于我国北宋时期的都城河南开封境内的汴河之上,故称汴水虹桥。宋代是我国古代桥梁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桥梁,而汴水虹桥(图1)无疑是其中的典范。汴水虹桥因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却形成了大的跨度而被视为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创造,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的广济桥并称中

2、国四大古桥。可是其中三座桥梁至今仍保存于世,而这座辉煌一时的贯木拱桥如今己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在历史典籍和《清明上河图》中寻找它的踪迹。一、虹桥的历史记载史上关于“虹桥”的记载,主要冇以下几段文献内容。《滉水燕谈录》记载:“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夏英公守青,思有以捍之,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累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年,桥不复坏。庆历中,陈希亮守宿,以汴桥累坏,率常损官舟,害人命,乃命法青州作飞舟,至今沿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名虹桥。”《东京梦

3、华录》记载:“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镀,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宋史?陈希亮传》记载:“希亮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來。诏赐绑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结合上述典籍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测出虹桥这一木拱桥类型最早出现在青州,建桥时间为明道年间,即公元1032-1033年间。后由陈希亮推广下,从汴京至泗州,建造了多座这种结构的飞桥。二、虹桥的结构特点对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虹桥,桥梁专家唐?壮蜗壬

4、?将之称为“贯木拱”桥,其桥拱的主要部分由两套拱骨系统组成(图2),第一套木拱拱骨为3根长木,做梯形布置,另一套木拱拱骨为长木2根、短木2根,做尖拱关布置。两套系统互相错开并排搭设,各套系统以端头抵紧,两套系统结合,形成稳定的木拱结构。两套系统共有21根拱骨(图3),直径约为40厘米,其上下两面锯成平面,以方便与横木相连。全桥共有5根横木,起联系拱骨,稳定结构与横向分配荷载的作用(图4)。拱骨与横木Z间的节点用蔑索或箍形铁件将两套木拱和夹着的横木扎紧。(图5)宋人韦曝在《无脚桥?汴上》一诗中云:“柄凿关连灶,横空不可摇。激波无雁齿,跨岸只虹腰。改制千年取,倾舟众患消。

5、乘舆济人者,为惠固相辽/其中的“柄凿关连灶”可寻到虹桥樺卯的连接方式。而在《宋清明上河图虹桥建筑研究》一文也曾提出:“节点间使用了类似'铁马,的铁件,把下缘拱骨-横骨-上缘拱骨结成整体,并利用拱骨密排的挤束作用,达到限制结构的儿何变形一一具有现代纵横连结的作用在桥基的处理上,为了稳固桥基,以方正琢石砌筑桥台,又以熟铁鼓卯拉连,并在桥台两侧砌造石护岸,护岸高于桥台,其间连以步阶,台上筑有厢壁,改善了防护条件(图6)。虹桥上的栏杆是宋代特冇的做法(图7),桥栏杆上冇立柱,柱分为两类:高出扶手的为望柱,柱有柱头;低于扶手的则为蜀柱,蜀柱头称瘦项;在桥头栏杆转角处望柱称八字折

6、柱。柱与柱Z间,扶手以下,统称栏板。横槛直栏的木栏杆十分普遍,在栈道和风雨桥中都有所见。三、虹桥的建筑艺术造型虹桥以其优美的艺术造型成为《清明上河图》主题表现的屮心部分。它以薄薄的拱体,使一座偌大的木桥显得轻盈苗条。桥台稳固厚重,桥身曲折波浪起伏,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虹桥的建造技术精湛,将木构桥梁的技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木拱层层相错,互相交织,裸露的承重构件在展现虹桥轻巧造型的同时,也不留余力地表现着桥梁结构的力学美。桥身涂刷丹漆,既做防腐之用,乂为桥身增添色彩装饰。桥前的木柱华表顶端伫立白鹤,更突显桥身的精致、纤巧。横骨端部饰以戏水兽1何板,既有防止雨水侵蚀拱身的

7、效果,又丰富了桥身的细节。虹桥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登峰造极的营造技术。四、结语屮国古代木桥以独特的艺术造型、精巧的结构构造而闻名于世,但由于木材质木身的材料特性,木构桥梁在保存上较为不易,现今我国留存于世的古代木构桥梁己然为数不多。《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使我们将这一伟大的建筑奇观保留至今,让后人可以从中探究我国古代独特的木桥建筑结构技术,从中学习和吸取木构结构的营建技艺。例如我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师王渤先生的作品屮就吸取了虹桥贯木拱独特的造型和结构特点(图8),展现出了木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