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

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

ID:46101471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_第1页
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_第2页
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分析探究摘要:当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出现了诸多“飞午抢夺”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乃至牛命权利。对于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实务界和理论界看法不一。飞车抢夺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犯罪行为,在不同的情形下表现出来的社会危害性明显不同,对其定性应该区分不同情形,区別对待。关键词:飞车抢夺定性分析法律思想“概念是法律思想的基本要素,并是我们将杂乱无章的具体事项进行重新整理归类的基础。”E车抢夺行为的概念日前并没有统一。有人认为“0车抢夺行为就是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进行抢夺的行为”。有人认为“飞车抢夺是指行为人利用行驶的机动车(多指摩

2、托车或具有一定速度的非机动车)实施抢夺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1.对于飞车抢夺行为定性问题的争论,从飞车抢夺现象出现至今,一直没有停息过。理论界,学者们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归纳起來上要观点有:2.飞车抢夺行为尬性为抢夺罪。这种观点主张,对于飞车抢夺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以抢夺罪从重处罚,如果抢夺致人重伤或死亡构成其他犯罪的,则择一重罪处罚或者与抢夺罪实行并罚,可称Z为抢夺说。3.飞车抢夺行为定性为抢劫罪。这种观点主张对飞车抢夺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称Z为抢劫说。有学者认为,飞车抢夺本身属于以危险的方法进行抢夺,为了有效打击以危险方法实施的、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行为,建议在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之后增加一款,明确规定以危险的方法实施抢夺的属于准抢劫罪。折小观点:认为对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此说认为,“飞车抢夺”不能一律定性为抢劫罪或者抢夺罪,符合抢夺罪构成要件的应认定为抢夺罪,符合抢劫罪构成要件的则认定为抢劫罪。2005年6丿J,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意见》坚持了具体判断的方法并发展了第二种见解,提出了一些成立抢劫罪的典型类型。现在,意见的观点在司法实践中居于排他性的地位。0车抢夺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0车抢夺行为有别于传统的抢夺犯罪,有必要对它的

4、主观耍件、客观耍件与传统的抢夺犯罪做个比较分析,以准确定性。1.客体方面。飞车抢夺行为较Z传统的抢夺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利,还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乃至牛命权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飞车抢夺所侵犯的客体不能过于简单地归结为传统抢夺罪中的财产权利这一单一客体,还应包括人身权利。把飞车抢夺行为的客体规定为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对于充分认识飞车抢夺行为,并对其科学定性,进而有利打击犯罪时有现实意义。2.客观方而。在客观方而,E车抢夺行为表现为行为人行为的暴力或强力性,危害结果的严重性。在实践小,飞车抢夺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行为人驾驶机动车辆

5、,趁人不备或利用其他情形抢夺被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行为人驾缎机动车辆抢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借助高速行驶的机动车产生的冲力,采取强拉硬拽方法使被害人不能抗拒或无力抗拒而取得财物;行为人驾驶机动车辆迫挤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逼退至空旷无人的区域,使其产牛精神上的恐惧,不敢反抗,当场获取财物;行为人驾驶机动车辆,撞击或者强行逼倒被害人,排除其反抗,趁机夺取其财物;等等。3.主休方面。按照我国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在一般情形下,以抢夺罪定性飞车抢夺行为,那么其主体就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只有司法解释另外规定的三种情形卜;以抢刼罪定性的客体为特殊客

6、体,即年满14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刑事责任年龄是与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相对应的,特别是严重危及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而“飞车抢夺”无疑己经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危及人身安全,且大量数据显示,飞车抢夺行为人年龄百分之九十都在三十岁以下,其中百分Z四十在16周岁以下,如杲按照现行法律对其定性,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对某些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构成不良的引导。4.主观方而。在实践中,0车抢夺是行为人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对受害人的财物实施的暴力,它会因财物与携带人的人身紧附性,而使被害人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导致伤亡后果的发生。R行为人为了夺得财物,无所顾忌,暴力的指向就不仅仅是与被害人紧密结

7、合的财物,述包括了被害人本身,那么行为人的主观特征就不是抢夺犯罪的''无意侵犯被害人的人身”,而变成了冇意的伤害了。在般的''飞车抢夺”中,行为人在主观内容上,其认识因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对使用高速机动午辆作案工具作为便于抢夺、逃离的选择;二是表现为对猛然抢夺行为可能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冇清醒的认识。行为人在意志因素上,表现为为了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计可能出现的伤亡厉果,决意实施抢夺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因此其主观故意是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希望的。如被害人被拉倒在地还抓住财物不放,抢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