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

ID:46104992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_第1页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_第2页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_第3页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_第4页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摘要: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状况是保证经济良性发展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职业指导课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主要阐述课程开发原则及实施运行机制。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原则;实施一、课程开发原则(―)主体性传统的“供给导向”的职业指导课程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针对高职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要关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他们在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育。高职大学生是高考分流中的弱势群体,与普通髙校大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更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而不是阅读的方式来学

2、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及不同的学习风格,从单纯的课堂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1)衔接性职业指导课程是一个分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它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期间,根据每个时期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进程,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这不仅要求每个时期的课程内容设置要科学合理,而且要求各个时期的学习内容互相衔接。(三)生长性职业指导的意义不单单局限于大学毕业之初的一次性就业,而应扩大至人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功能说到底是为了个人的生长与发展,为了个人更好地社会化,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必须把个人的生长与发展作

3、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职业指导应摆脱功利性的色彩。同时职业指导课程自身的生长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要根据社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灵活地调整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注重其发展延续功能。(四)实用性职业指导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必须摒弃浓厚的学术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学生职业发展的突破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消除学生对自身、对社会的迷茫性,促进其形成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五)校企合作职业指导课程的本质内涵是教会学生选择职业,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最大的职业满足感

4、,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要真正使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发挥实效,其开发应依据职业分析进行,而这就要必须依靠企业的合作。由于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社会依赖性”,因此,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必须彻底地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界限,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两难局面,实现共赢互惠。二、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运行机制(一)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策略1.教师的专门性师资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组建规范化、专门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因此必须严格职业指导教师准入制度,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学校选聘优秀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业带薪培训,深入企业,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最新的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可以

5、从企业外聘优秀的技工人员,送他们到高校进修教育理论,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确保其胜任职业指导工作。2.教学方法的体验性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实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进入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注意观察与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活动之后通过团体或小组交流分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归纳体验成果,最后把这些成果消化吸收为自身的经验,并应用到实践中。1.教学过程的融会贯通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分时期、分阶段地实施教学内容,注意

6、各单元、各部分的衔接性,同时改变以往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同职业指导分离的做法,使职业指导课与专业教育和技能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通过职业指导课程树立学生的职业准备意识,开发其职业探究的欲望,使之更好地投入到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二)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业测评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本课程的学业测评要改变传统的纸笔测验、闭卷考试,关注个体的生长性空间,把日常课堂考核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期末测评可以采取自我展示、模拟真实情境和论文撰写等相互组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参考文献:[1]李光寒•关于做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教

7、育与职业,2008.[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王云倩(1988.7.18-),女,山西省髙平市人,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