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

ID:46115083

大小:2.3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1-21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_第1页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_第2页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_第3页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_第4页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规测井培训4-电阻率曲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电阻率曲线原状地层侵入带泥饼冲洗带渗透层附近介质分布图过渡带泥浆侵入:在钻井过程中,一般井孔中泥浆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差在渗透性地层处使泥浆滤液向地层中渗入,并置换了原渗透层孔隙中的流体,这就是泥浆侵入现象。由于泥浆侵入,井附近介质电阻率将发生变化。在靠近井壁处岩层孔隙中的流体几乎全部被泥浆滤液所代替,这部分叫冲洗带;在冲洗带的外部是一个孔隙中部分充满了泥浆滤液的过渡带,冲洗带和过渡带总称侵入带;再向外是未被侵入的原状地层。泥饼冲洗带过渡带地层泥浆RmfRmcRxoRiRt泥浆侵入带(a)增阻泥浆侵入(b)减阻泥浆侵入泥浆侵

2、入对视电阻率曲线影响侵入带水层泥岩泥饼冲洗带hdd侵入带油层泥岩泥饼冲洗带hddRtRiRxodiRRmcRmRtRiRxodiRRmRmc梯度测井电位测井微梯度测井MINV微电位测井MNOR微侧向测井RXO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三侧向测井七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邻近侧向测井电阻率测井发展历程探测冲洗带电阻率探测侵入带、原状地层电阻率7.普通电阻率法测井供电电极:A、B测量电极:M、N电极系:A、B、M、N四个电极中的三个形成一个相对位置不变的体系,称为电极系。电位电极系: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那个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

3、极系。梯度电极系: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极系。底部梯度电极系:用正装梯度电极系测出的电阻率曲线,以明显的极大值显示高阻层的底界面,所以正装梯度电极系又叫底部梯度电极系。顶部梯度电极系:用倒装梯度电极系测出的电阻率曲线,以明显的极大值显示高阻层的顶界面,所以倒装梯度电极系又叫顶部梯度电极系。电极系命名:是按照电极在井内自上而下的顺序写出电极名称和电极之间的距离(以M为单位)。例如:M2.25A0.5B表示双极供电正装(底部)梯度电极系7.1电极系基本概念电极系互换原理:把电极系中的电极和地面电极功能

4、互换(原供电电极改为测量电极,原测量电极改为供电电极),而各电极的相对位置不变,则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曲线和原来的完全相同,这叫电极系的互换原理。根据互换原理,四种梯度电极系实质上为两种:底部梯度电极系(单极供电正装梯度电极系=双极供电正装梯度电极系)顶部梯度电极系(单极供电倒装梯度电极系=双极供电倒装梯度电极系)而四种电位电极系实质为一种类型,这是因为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足够大时,正装和倒装的差别也没有了。√√√NMAMABMNAMBBoAMNooooAMNoooAAMBAM7.2测量原理电阻率测井是根据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岩石和矿物的

5、导电能力不同这一特点,来区别钻井剖面上岩石性质的一种方法。岩石电阻率只有当给岩石以一定的电流时才能测定出来。通过供电电极A供给电流I,通过电极B供给电流-I,在井内建立电场。然后用测量电极M、N进行测量。由于井内存在的自然电位视直流电位,视电阻率测井供电线路供给低频(〈15周)矩形波交流电。同时测量电阻率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Rt=5Rs=10246810Rs=1NAMabcdefghijNAMNAMNAMNAM7.3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理论曲线分析Ra与介质电阻率成正比;与记录点电流密度成正比。①:a点以下:当电极系在下部围岩中,远离高阻

6、层底界面时,相当于电极系处于电阻率为R1的均匀介质中,故Ra=R1,视电阻率曲线上为Ra=1Ω•m的直线段。②:a-b点提升电极系,A电极逐渐接近高阻层,由于高阻层对电流的排斥作用,使记录点的电流密度加强,曲线自a点起逐渐增高,直到A电极到达高阻层底界面时,曲线升高到b点值。Rt=5Rs=10246810Rs=1NAMabcdefghijNAMNAMNAMNAM③:b-c段继续提升电极系,电极A进高阻层Rt中,而记录点还处于下部低阻围岩中。随着A接近顶界面,由A流出的电流将越来越多地流向上面,使得记录点电流密度略有下降,直到记录点移到高

7、阻层底界面为止,曲线上b-c段长度相当于AO。④:c-d段当记录点进入高阻层时,O点所在介质电阻率突变为Rt,因此,此时测得的视电阻率也成比例地变化,曲线从c点跃迁至d点最大值。7.3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理论曲线分析Rt=5Rs=10246810Rs=1NAMabcdefghijNAMNAMNAMNAM⑤:d-e段当电极系继续提升,A电极逐渐远离下部低阻围岩层,低阻层对电流的“吸引”作用逐渐减弱,从而使电流密度逐渐减少,视电阻率曲线由d点逐渐下降,直到电极系离开下部围岩一个相当的距离,使下部低阻层对电流的“吸引”作用消失为止,Ra曲线达到

8、e点。⑥:e-f段此时A电极系相当于处于Rt介质的均匀场,Ra=Rt。⑦:f-g段继续提升A电极系时,A电极接近上部低阻围岩层,由于上部围岩对电流的“吸引”作用,使记录点的电流密度减少,Ra视电阻率曲线下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