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

ID:46115249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_第1页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_第2页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_第3页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_第4页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的策略摘要: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初中课本所选的古诗文作品,是文质兼美的瑰宝,它对提高初屮生的语文审美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甜质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张大均教授在《教育心理学》中说:“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及个体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由此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初中;诗歌;审美;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

2、2016)12-037-01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初中课本所选的古诗文作品,是文质兼美的瑰宝,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学牛的良好品质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张人均教授在《教育心理学》中说:“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及个体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由此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从初中生的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浅谈自己的教学见解:一、审美认知审美认知,即审美感受能力,就是

3、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通过审美认知,让学生把日常积累下来的各种信息,在以后的学习中接触到美的事物时,能够自觉地进行审美的信息加工,从而获得对外部事物或艺术品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义、为审美情感的产生打下认知过程,如我们阅读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时,脑海里会出现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意抬起头,看见悠然的南山,诗人那种闲适自然的生活状态和情趣便出现在眼前。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说审美认知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一切自我认识都是从历史地在先给定的东西开始的”,说明学生在学习在要不断的

4、培养自己的审美认知。二、审美情感审美情感就是指个人在审美过程中形成的,与审美认知过程密切相连的,个体对外部事物是否满足个体审美需要而形成的心理体验,这种情感具体表现在: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褒贬善恶持冇某种态度,比如说冇一些事物让你感到愉快,有一些事物让你感到悲伤,一些事物让你心潮澎湃,一些事物让你义愤填膺,一些事物让你悲痛欲绝,这些都是伴随认知产牛的审美情感。就诗歌而言,我们知道“愤怒出诗人,”“忧愁乂思而作《离骚》,这说明审美情感能刺激人的心灵,从而产生感情的流露,在审美情感培植方面,我们应该掌握不同审美情感的表现形式,就这一情况,我

5、们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审美情感的直觉美。审美情感是一种迅速而短暂的美感体验。欣赏一场舞蹈会,聆听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或音乐会所产生的那种快感,这是直接审美情感的方式。2、形象性审美情感。这种情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记忆,想象、联想而获得的审美情感。如我们读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通过已有对春天,江水,鲜花,明月,夜晚的知识积累,从而在脑海中产生各种意象,激发读者对这一美好事物的想象,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写道“烟笼寒山明月,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器后庭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迷蒙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

6、清冷的秦淮河和岸边的沙滩。商女全然不懂国破家亡的深切痛苦,隔着江水仍然在一遍遍地唱着那首后庭遗曲。又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脑海屮就会出现在那遥远时代,自由闲适的牛活画图会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3、审美情感的理性美。这种理性美是对审美认知的评价,这种情感既是审美过程的产物,又会影响审美过程的进行,比如我们通过对诗歌中的景物分析,品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等,如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我们可以透过那连绵不断的巴山楚雨,感悟到诗人离愁之痛,这既是一种理性分析,更是情感的满足。三

7、、审美能力我们熟悉的“高山流水”,讲的是琴师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伯牙有多么高超的技艺,只有像钟子期这样的人才能听出“高山,流水Z志”来,如果没有钟子期那种真正能欣赏音乐的人才,伯牙就是有再高的琴技,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牛审美的过程中主要是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充分具备审美的能力,充分领略美好的艺术境界,然后再进行深刻的审美评价,让学生成为真止接受美、理解美、驾驭美的知音,不然的话,我们的诗文再美妙绝伦,学生也会无动于衷,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进行

8、训练,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欲望,表现在诗歌中,就是注意诗歌意象进行总体感知,培养审美意识,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对安史之乱的描述,感悟作者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通过对历史变迁的追忆,感悟沧海桑田变化。“最是一年春好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