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

ID:46115677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_第1页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_第2页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与反思〔关键词〕政治教学;导学案;运用;编写;反思;优势;劣势〔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4)18-0073-01新课改要求学生要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要求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合作屮,实现课堂教学屮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解放。这样,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就从课堂上的教学变为课前的引导上,导学案就成为学生能否主宰课堂的关键。一、编写导学案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确定的问题应使学生感觉到清晰明了。2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心理学强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改变教师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3•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设置,应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疑点;题型的选择应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力级別要求低的问题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及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导学案的运用导学案在课堂上运用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成员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

3、,教师可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再把学习任务明确到各小组,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作出快速反应,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此外,学生还要先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进行学习,以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为主。在预习时,耍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有疑难问题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同时还耍培养在预习吋能用符号对自己所预习的内容进行分类标记的好习惯,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当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后,教师再检查他们对

4、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三、运用导学案的课后反思为了利用好导学案,在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总结,使导学案不断完善,让导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越來越符合学生的要求。教师最好对学生的学案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批改,及时了解学&的学习状况,及时做学丰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釆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给预习好的小组加分、将他们的学案放在板报上展览等,逐渐引导他们把被动的预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然,为了使用好导学案,学生也要完成导学案的最后一步一一归纳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体会或提

5、出疑难问题,如果课上没时间进行,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四、导学案教学的优势与劣势优势:1.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学习步骤清晰明确,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水平。2•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前已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的学习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3•减轻课外负担。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课堂内能将知识消化和巩I古I,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劣

6、势:导学案的教学方法的确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践中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导”这一环节上,有吋还显得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时教师讲的还是过多。总Z,“导学案”教学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的费吋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学案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了他们终身拥有的能力。(注:本文是定西“导学案编写的运编辑:王金梅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用与探究”,课题批准号:DX(2012)GHB1

7、7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