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ID:46118388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_第1页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_第2页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浅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摘耍: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探索,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展开简要论述。关键词:优化;平衡;效率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耍有机结合教与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一、激疑生欲,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动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耍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

2、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生动、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以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境界,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形成渴望学习的内在需耍,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1、激疑耍生动形象,有趣味性。“思考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但是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对“趣”的心理耍求也是不同的,低年级要注意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教师可采用“猜谜”的方法

3、设疑:“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谜语不仅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能唤起儿童的形象思维,而且形象地显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的关系,激发儿童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高年级要注意有一立的思考性,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精妙,来激励学生进行严密的推理、精确地计算、广泛的联想、灵巧的思考。如教学“3的倍数”,可这样设疑。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找出一些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数的各数位上的数交换一下位置,如123—132—213—231—321—312,。学生检验之后发现,不管位置怎样变化,他们依然是3的倍数。“为什么这样?”其中的玄妙不等老

4、师提问,学生早已开始探究起来了。2、激疑要突出本质,具有典型性。由于设疑所使用的已有知识是学生形成表象的基本“素材”,所以选用的“模型“必须生动形象地体现数学的基本原理,寓数学本质于典型材料之中,以便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O同时,作为“模型”的实例要注意有适当的数量和一定的代表性,实例太少,学生不易于发掘同性因素,实例太多,优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激疑要抓联结点,具有针对性。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小学生思维注意的延续时间和对较短,因此,教师的设疑必须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转换的联结点,尽可能地增加显示新旧知识矛盾冲突的“透明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纶的思维集中在新旧矛盾

5、的焦点处迅速展开,全力针对主要矛盾师牛共同开展解决矛盾的探索活动。4、激疑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对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现象进行认识。因此,精巧的激疑要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地确定思维强度,通过一次乂…次的激疑,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不断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的心理在教学全过程中均处于同步发展的理想境界。二、科学调控,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种矛盾相互运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揭示矛盾,激起认知上的不平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求知

6、愿望。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吋会“思维中断”,有吋会“思维偏向”,教师要善于抓住教与学的矛盾为契机,准确适吋地调控课堂,使教与学的矛盾在发展中获得动态平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为此,教师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1、学生认识中主管与客观的关系。由于年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决定了儿童对数学的认识有其独特的方式,他与教师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作为教师要习惯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思考。2、教师“导”的程度与学生“学”的可能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导”o教师要防止学生脱离实际盲目的学,要防止以教代学。因此,教师“导”的过程要恰如其分,要

7、对学生的“学”起到“启动”、“定向”、“矫正”、“导航”的作用,为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三、抽象概括,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最佳结合。为了顺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识数学的规律和数学知识内在的规律,紧紧把握住“适时”、“适速”、“适度”、“适法”四个基本要素。1、适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最佳境界,使学生不仅“感而思”,而R“思而知”O这种境界应该是知识准备、心理状态、板书设计、演示操作、学习环境等因素有机和谐的统一。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典型的表象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