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

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

ID:4611910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_第1页
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_第2页
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_第3页
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摘要:书法创作之高雅在于其能够反映出人的精神、内心、灵魂和才情,是书法创作者笔墨挥洒过程中文学修养与书法技能的融合结晶。由此,不难看出书法创作同文学修养Z间的关系。书法非练字,非临摹,而为修身。因此,为了提升自身的书法创作水平,必须涤荡心灵、依身止道、博古通今、心至艺达,游刃间达书法之最高境界。关键词:书法创作;文学内涵;文学修养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25-1一、书法创作需依靠文学修养方可不断提升书法创作之首位,即文学修养,肚中有点墨,下笔方自如。宋代黄山谷就丁分注重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

2、系,认为为了使书艺更加脱俗,单单依靠字内功夫仍显不足,必须求之字外功夫,而字外功夫其意有三:道义品德。学书需有道,并蕴意圣哲Z学,书作方可贵;博古通今。苏轼书作之所以脱俗,在于其文章郁郁芋苹,挥洒于笔墨间;文学素养,王右军似锥画纱,怀素飞鸟出林,均源自心,实为自然法所致。汪小玲曾经说过:书法家必须具备三大素养,即美学、史学及技法素养,这也是文学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美学素养欠缺,则无法辨美丑,其至将丑视为美,将庸俗视为高雅;若史学素养差,则不明新旧,甚至将IH视为新,将保守视为前•卫。美学与史学索养是书法创作的基础,但仅拥有这些仍不够,还要求技法深厚,否则即便艺术形象再美再新,也

3、很难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來。因此,深厚的技法是书法创作的关键。书法创作的终极目标即彰显书者的独特个性,体现书法的本质,为实现此冃的,除了苦练基本功以外,还需要用心感悟,将书法艺术同宗教、哲学相融合,展现最为深刻的真理。书法艺术蕴意着我国传统文化哲学精神,以鲜明的艺术语言反思了人类精神,黄山谷的“作宁Z法”有效发扬了“修养,墨方能尽妙”的观点。这所有例证均体现了文学修养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二、文学修养是书法创作的直观体现书法借以线条这一载体,通过汉字点画造型美,展现书者的文学修养与内心情感,而文学修养和情感为书者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书者心境的差异也会营造迥异的风格。王羲Z《兰亭序

4、》中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因而书风更显洒脱与平和。李口诗名显著,书文也颇受好评,其书法蕴含诗意,实乃“诗中有书,书中有诗”,诗、书融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显飘逸之风。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书更强调内在修为与情感,主张抒情表意之功效,借书抒喜怒哀乐,这不仅同其“不平则鸣”的论述相契合,还为后世惟情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僧虔所撰写的《书赋》曾指出:“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百图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以心摩,毫以手从”,这些都揭示了书者的“修”、“情”与“思”,抒情思的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在文学修养。三、文学修养强调修徳所谓“修德”,即古人所强调的“学书者应树立崇高的德行”

5、,古往今來,历代书法大家重书品,更重人品。清代蒋衡《拙存堂题跋争座书》这样写道「余论书以人品,读书为始,本此。”朱和羹《临池心解》也曾云:“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为首要关头,德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所,德下者;虽激昂顿挫,然纵横刚暴流露楮外,故并不朽于千古。”李世民也曾强调,书家之精神对于作书而言,更像灵魂一般,“神若不和,字则无态”,他认为:“作书应心正气和,心神不正,则字欹斜,志气不和,则书颠覆。”其主张也揭示了书法创作应依靠成熟的心智与德行来支撑,止如欧阳修所提出的那样,“非贤哲能书,惟贤者可存元代郝经在《陵川集》中曾说道:“盖皆以人品为本,书法即心法也,故柳公曾谓'

6、心正则笔正',实乃书法之本也。”我国古代书者纷纷推崇颜真卿等大家,不仅由于其作品美,更在于其人格美得以表率。相反,若严嵩、蔡京诸人,虽作品也颇显功力,但因品行有亏,很难为大众所承认。历数各朝各代书法大家,无一不重视品行修养,并视精神为书者必备要素之一。当代不少书者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书法创作过程中掺杂着不纯的动机,过于争功近利,将作书视为获利与扬名之途径,因而渐渐偏离了书法创作之本,此类书者恐怕很难踏入书法之门,即便功力了得,也终为迷途。因此,书者在强化笔法技能Z时,更加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为。四、书法创作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书法是一门蕴含宇宙哲学与人生哲理的特殊艺术形式。东汉蔡邕《九

7、势》屮曾冇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由此可见,书法创作过程深受“阴阳”、“太极”之影响。优秀的书法作品应动静结合、神形结俱、浓淡相宜、轻重有别、疏密有致、黑白分明、时虚时实,充满辩证思想。因此,深入研读《周易》、《老子》等哲学著作,理解“大象无形”、“大巧若拙”、“计白当墨”等哲学道理,对于书法创作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此外,书家还应注重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和有些书者为追求落款的完美而盖之阴阳章。总之,只有深入学习、感悟、修炼,提高理论修养,才能在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