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

ID:46121618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_第1页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_第2页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_第3页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_第4页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研究摘要:通过2010年〜2011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抛秧两年平均产量为592.8公斤/亩,比对照增加14.4%o免耕抛秧方式既能防治坐莞等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改善土壤耕层通透性,保持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生产能力,还可提高稻农劳动效率,是提高本区域水稻单产和种稻效益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免耕;抛秧;同田;试验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1)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力.cnki.jlny.2014.23.0018为解决川东北丘陵区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中毒、冷浸

2、坐蒐等问题,提高水稻单产,2010年〜2011年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的指导下开展水稻免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1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2010年川香9838,2011年冈优364。2试验设计在同田设置2个试验处理,即免耕抛秧和常规翻耕栽插(ck)。小区面积333.5平方米以上,不设重复。3试验地点与稻田选择本试验安排在嘉陵区礼乐乡铜岗铺村9社蒋甫钊(2010年)、3社何恩民(2011年)的稻田里进行,海拔约300〜320米,属浅丘宽谷地貌。该稻田系冬闲蓄水冷浸田,面积分别为750平方米、770平方米,前作一季中稻,田间稻桩约20厘米。将该稻田一分

3、为二,田中作境,左边作免耕抛秧处理,右边按常规翻耕栽插(ck)o4试验方法4.1旱育壮秧播种期分别是3月10日(2010年)和3月12日(2011年),加强秧床管理培育适龄壮秧。4.2本田准备免耕抛秧田按5米作厢,厢沟深15厘米、宽20厘米,厢面稻桩稍加处理,田间排水至厢面无积水。抛秧前一周每亩用250克20%克无踪对水50公斤喷施除草,3天后每6亩施碳酸氢鞍4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氯化钾5公斤。同田对照按常规一犁一耙,施肥同免耕抛秧田。4.3抛栽和栽插4叶期即4月26日、4月27日移植本田。免耕抛秧田按1.2万窝/亩抛掷,对照田按25X30厘米规格

4、栽插。4.4田间管理抛(栽)秧后10天,每亩用100克“除草返青101"加6公斤尿素拌细沙20公斤撒施进行追肥、除草,孕穗期每亩增施“百事达”复合肥5公斤。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同大面积生产。4.5数据采集田间调查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取样考查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5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1)冬水田免耕抛秧处理的秧苗在田间生长正常,个体长势好,群体发育协调,全过程无坐蒐等生理病害发生,同田对照(常规翻耕栽插)生长前期坐蒐现象突岀,2010年和2011年试验表现一致。免耕抛秧处理的田间最高苗、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均高于对照,着粒数低于对照,千

5、粒重相当,两年试验结果吻合。2010年产量为591.6公斤/亩,比对照增加12.6%;2011年产量为593.9公斤/亩,比对照增加16.1%0两年平均产量为592.8公斤/亩,比对照增加14.4%o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冬闲田管理环节的简化,川东北丘陵地区冬水田、冷浸田秧苗坐蒐现象日显突出。通过2010年〜2011年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免耕抛秧方式既能防治坐蒐等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改善土壤耕层通透性,保持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生产能力,还可提高稻农劳动效率,是提高本区域水稻单产和种稻效益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⑴秦华东,张国宏,肖巧珍,唐茂艳,陆福勇.

6、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6,(03).[2]彭春瑞•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03).[3]彭春瑞.水稻免耕栽培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12).作者简介:周桂清,本科学历,嘉陵区礼乐乡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