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

ID:46129762

大小:8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_第1页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_第2页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_第3页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_第4页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隧道辅助坑道反坡排水摘要:长大隧道的辅助坑道排水对隧道施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某隧道辅助坑道在隧道施工中的排水设计和应用为例,说明在大坡度反坡隧道中如何确定排水方案。关键词:辅助坑道反坡排水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1.刖S随着交通的迅速发展,隧道以其对环境影响较小,在山区交通中越来越多,长大隧道也不断涌现。长大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必须使用辅助坑道来加速施工进度。对于涌水量较大的隧道,辅助坑道的反坡排水则是一个隧道施工屮的重要的问题。2.工程概况某隧道全长6269m,是线路重点、难点和控制性工程。为解决工期压力,设置斜井一座,该斜井以12.9%的斜向下的坡度开挖,全长40

2、0米,60度角相交于隧道正洞。隧道地质构造发育,构造线的展布方向主体为北东向,少部呈近东西向展布。隧区主要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基岩裂隙为大气降水、径流汇聚渗漏于隧道内提供了条件。因此隧道抽排水能力成为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1.汇水及涌水量计算3.1洞外汇水量计算3.1.1生活区汇水量计算由现场踏勘及人比例尺地形图得周围汇流面积F二0.5km2;本汇水地区处于山岭区,平均坡度60。,则地貌系数(1)=0.13;该省暴雨分区为第10区,则设定设计洪水频率取1/25;根据本地地表覆盖层主要为黏土,或水稻土,则吸水类属为III;根据流域面积F,得出其汇流时间为30min;综合

3、上述,其径流厚度h二35mm拦蓄厚度Z=15mm;洪峰传播折减系数B二1;降雨不均匀折减系数Y二1上游无湖泊,其湖泊调节折减系数5=0.99由Qp=(l)(h-Z)3/2F4/5BY§得Qp=0.13X(27-15)3/2X0.54/5X1X1X0.99=3.07m3/s结论:生活区汇水量为3.07m3/so3.1.2洞外拉槽汇水量计算洞外拉槽长150m,宽20m,则汇水面积A=3000m2;根据《当地基本气候情况》可以查出,其最大降水量在6月,降水天数为16.5d,平均降水量为225.7mm,则可以得出:Q最大二225.74-10004-16.5^24X3000=1.7m3/h结

4、论:洞外拉槽汇水量为1.7m3/ho3.2洞内涌水量计算3.2.1辅助坑道涌水量计算经对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人气降水、地表水的直接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隧道仅穿越一个含水岩系,地下水位不一,地下水渗透性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次根据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隧道涌水量预算,隧道各段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进行预测对比。(1)人气降水入渗法根据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及含水层特征对其进行分段计算,计算公式:Q二2.74aXWXAQ—隧道正常涌水量(m3/h);A—汇水面积(km2),根据隧道地下

5、水汇水范围,在1:1万地形地质图上量测;W—年平均降雨量(1371.94mm);—入渗系数,根据区域数据采用经验值。计算结果:0正=71m3/hoQ最大=178m3/h。见下表。人气降水入渗系数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表(2)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公式:Q=86.4XMXA其中:M——为地卜•水径流模数(l/s.km2),按年平均径流模数计算,A——为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汇水面积(km2)o计算结果:0正=41m3/h,Q最大=101m3/h,见下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表经综合比较,推荐斜井隧道正常涌水量Q=71m3/h,雨洪期最大涌水量Q=178m3/ho结论:辅助坑道

6、正常涌水量Q=71m3/h,雨洪期最大涌水量Q=178m3/ho3.2.2隧道斜井正洞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入渗法根据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及含水层特征对其进行分段计算,计算公式:Q=2.74aXWXAQ—隧道正常涌水量(m3/h);A—汇水面积(km2),根据隧道地下水汇水范围,在1万地形地质图上量测;W—年平均降雨量(1371.94mm);—入渗系数,根据区域数据采用经验值。计算结果:QjE=104m3/hoQ最大=260m3/h。见下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表(2)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公式:Q二86.4XMXA其中:M——为地下水径流模数(l/s.kn

7、i2),按年平均径流模数计算,A——为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汇水面积(kni2)o计算结果:Q正=59m3/h,Q最大=148ni3/h,见下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表经综合比较,推荐斜井隧道止洞止常涌水量Q=104m3/h,雨洪期最大涌水量Q=260m3/ho结论:正洞正常涌水量Q=104m3/h,雨洪期最大涌水量Q=260m3/ho1.高差计算4.1二级排水高差计算:XJ2K0+400〜XJ2K0+200段200X12.8%二25.6mXJ2K0+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