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材的管理

灭火器材的管理

ID:46135101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灭火器材的管理_第1页
灭火器材的管理_第2页
灭火器材的管理_第3页
灭火器材的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灭火器材的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灭火器材的管理.存放及类型的培训一、灭火器材类型和用途:1、绝缘型:二氧化碳、四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用途:在来不及断电,没有切断发生在电器火灾线路上的电源时进行扑救使用。2、无绝缘型:一般、泡沐、灭火器用途:在切断电源后进行扑救或其他一般火灾急救。3、灭火毯:被子衣物或消防灭火毯用途:用于电视、电脑起火扑救时覆盖表体。二、灭火器材的存放点:A.灭火器的存放点:1、一楼大厅机房内一组;2、二楼收银台内放三组,安全出口外放三组;3、三楼安全出口外放三组,上四楼楼梯口放三组;4、四楼财务室放一组,总经办放一组,库房各放一组;5、后院保安值班室和厨房共放一

2、组。B.灭火毯放点:1、三楼收银台内放一条,安全出口外放一条;2、四楼安全出口外放一条,上四楼楼梯口放一条;三、管理存放1、存放灭火器时先分组,绝缘无源各一瓶为一组。2、存放时摆放整齐,一字排开,瓶体要有明确标志(绝与无绝字样)。3、灭火器需装箱存放,灭火毯同灭火器一样装箱存放并放置卫生球以防蛀虫咬伤。4、除保安部或遇火灾时方可搬动,任何人不得随时搬动和使用o5、灭火毯只能用于火灾突发事件和伤员应救使用,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或转用。以上是为了防止遇到突发事件时,客人用灭火器材当武器和遇到火灾时安全通道的畅通,不受阻挡而安排存放,敬请各领导评审,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

3、指点并改正,谢谢!消防知识、进入火场急救处理方法:1、进入火场每开一道门先用手背触门把如烫手切勿入内,如不烫手开门时应紧握门把,以免房内的气流把门拉开,如门向外开应用脚顶住门以免突然弹开,深呼吸几下打开一道缝先让热气散掉,然后入内。2、进入浓烟密布的房间时,身体尽量俯屈靠近地面或墙面,必耍时匍匐而行;3、在青烟弥漫火场时,如需进入,切用一条绳子拴紧腰间,另一端叫人在外拿着,防止进入之人迷失方向和被烟呛晕;4、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山、口罩掩住口鼻,以抵挡浓烟;5、找到伤者,迅速带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方可急救。二、衣服着火、应救自救方法:1、万不能跑,自能脱下

4、就快速脱下侵入水中,或丢到安全地带;2、不能脱的情况下,就地打滚把火熄灭;3、如果有两人以上在场(需在安全地带)未着火人要镇定沉着,立即用随手可以拿到的衣服扫把,布块朝着火人身上覆盖、扑打或浇水,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喷射人体。三、如遇电器失火应急处理方法:1、电器、火灾扑灭方法分两种带电灭火,在时间紧急来不及断电没有切断发生在电器火灾线路上的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扑救,如遇这种情况,必须采用二氧化碳、四氧化碳、“1211”于粉灭火器,不可用泡沫灭火器也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b:断电灭火,迅速切断电源方法与扑救一般火灾相同,除电器内燃烧;c:断电后发现电器机

5、内散发像燃烧橡胶或塑料气味甚至冒出白烟,说明可能着火,如冒出烈焰及产生青气莹光屏显像管可能有爆炸现象,此时用灭火毯或地毯、毛巾被子或衣服覆盖,方可阻止烟火蔓延,爆炸后荧屏玻璃碎片的飞舞,即等待消防部门的处理,切勿向电器泼水或使用灭火器,也不能揭起覆盖物查看,以造成事故,勿近为妙。四、伤者营救:1、进入火场后,发现晕倒在地或昏迷不醒,先用手摸昏迷者手腕、脉搏、颈动脉或侧耳细听伤者的心跳,如无以上症状,说明伤者已死亡不要再管;2、如发现昏迷者有以上症状哪怕弱小,都需迅速救出:方法:先把伤者摆平头向安全出口方向,背靠地面,救出侧身躺下,同伤者一条线,背紧靠伤者前身,

6、用手拉起伤者的一只手腕,让伤者同你的身体同时转动,面向地面这时救者两手撑地用地托起,低姿向安全出口运行或匍匐运行离开火场再进行抢救;3、离开火场后,如发现伤者昏迷或半昏迷,切不可饮水也要试图用手拍击、摇晃来唤醒伤者;4、救出的伤者不要脱去衣服,以保他自身体温,除非还在冒5、如救出者脉搏弱小,腹部无起伏,应立即抢救,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急救方法,同时向救护屮心呼救;6、伤者如有出血现象,应立即止血,方法一般采用加压法,屈肢止血法和绷带止血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