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

ID:46135419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_第1页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_第2页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_第3页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_第4页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施坚雅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宏观区域理论【摘要】施坚雅,屮国城市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国王朝时代晚期城市的宏观区域理论,对中国城市史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宏观区域理论突破了以往将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研究的不恰当模式,注意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域差别,为中国城市史研究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宏观区域理论的适用性不仅局限于对前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对新屮国建立以后的城市发展研究也具冇相当借鉴意义。【关键词】施坚雅;宏观区域理论;适用性施坚雅,美国人类学家,1925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54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1965年起任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1

2、950年至1951年到中国四川考察。1968年到1969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批研究中国的学者,连续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朴茨茅斯和大西洋属地维尔京群岛的圣克鲁瓦,举行了几次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讨论会。施坚雅以这次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为主,再加上其他的几篇论文,编成《屮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于1977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i80年代早期,该书被介绍到中国,2000年中译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首次具体的阐释了研究中国前近代城市史的宏观区域理论,并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史的研究,为中国前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道

3、路。宏观区域理论的提出使中国前近代城市史研究突破了以全国为整体和以行政区划为地域分界的研究模式。宏观区域理论的提出,使屮国前近代城市史研究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地理研究范畴。木文将就宏观区域理论展开一二点讨论,烦请赐教。一、宏观区域理论施坚雅所倡导的在做中国前近代城市史研究,使用宏观区域理论进行指导,在实际的研究中对研究者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实际上宏观区域理论是在其他学说的影响下产生的。施坚雅这一理论受到罗兹曼的《清代中国与德川时期H本的城市网络》一书的影响,罗兹曼在书中提出的“城市网络”的概念,施坚雅将其吸收,发展并引进“中心一一边缘”理论,将城市放入区域宽广的社会经济背景中考察,从而使划分宏观

4、区域成为可能。ii最终形成了宏观区域理论。那何为宏观区域理论?在对屮国的前近代城市史研究中究竟乂有过怎样的运用?《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施坚雅是这样阐述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并不构成一个单独的一体化的城市体系,而是构成好几个地区体系,地区之间只有脆弱的联系。这一点在我研究中国城市的早期就是很清楚了。每一个地区体系内的城市腹地互相迭盖。在勾画这一情况的轮廓时,我发现这些城市共同限定的地区,除了一些细小的例外,同一个地文区是符合的。简单说来情况似乎是每个城市体系都是在地文区内发展起来的。”简而言之施坚雅充分认识到将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整体來研究是有很人局限的。施坚雅在书中明确地指出,“在前

5、近代时期要谈论什么全中国城市化的比例,几乎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应该按照地区來考虑。”iii对为什么要将中国分地区来考虑,施坚雅认为一方面,打断中国丿力史(尤其是明清时期)正常进程的、自然灾害、内部动乱、外敌入侵等,其影响往往限于一定地域范围,而不是全国性的;另一方面,封建王朝的一些重大决策在全国各区域影响并非整齐划一,在19世纪末以前,中国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经济活动常常只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鉴于此施氏提出中国城市史研究应该采取区域研究的方法。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前进代以前,交通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地域特征,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水平各有不同。进而施坚雅

6、认为“在帝国时期,地区Z间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资源的天赋或潜力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发展过程所处的时间和性质方面。正如每个发展地区是与众不同的一样,构成地区结构轮廓的城市体系也同样如此。”2应该将中国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等划为9个地理大区即:长江上游地区、长江屮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岭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满洲地区,来进行研究,这也是施坚雅对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在著作中施坚雅対大区的划分是这样的“岭南是流域盘地,包括西江、北江河东江。东南沿海包括从武夷山弁流入海的大量河流形成的盘地。长江下游地区,其中心是中华帝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富饶的江南地带,包括钱塘江和

7、其他流入杭州湾的河流的流域。长江中游地区包括四条主要支流的巨大流域一一汉水、赣江、湘江和沅江。长江上游地区有四川富饶的四川盘地作为其中心地带。西北地区人部分由黄河上游流域组成,并且像往常一样已经扩展到包括有甘肃走廊主要绿洲的内如排水系统。华北包括黄河下游流域,加上淮河、渭河,以及许多穿过华北平原的较小河流的排水区域。”V不难发现,在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将屮国进行分区是比较好分的,分区也比较明了。中国版图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