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

ID:46135997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_第1页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_第2页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_第3页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_第4页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空调室内机噪音研究和控制方法摘要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不仅能提高工作,还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有益身心健康。为此,空调各大企业,都在不断的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其中减小噪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空调噪音的来源有:贯流风扇转动引起的气动旋转噪声、交电磁场激励产生的结构振动噪声、压缩机传入室内的噪音和冷媒流动产生的气动噪音。本文主要针对空调室内机常见的气动噪音,主要是对冷媒流动噪音与冷媒流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关键字:空调噪音、冷媒流动、噪音分析中图分类号:04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第1章空调器的工作原理1.1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密封循环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膨胀阀或毛细管)和蒸发器,各个部件之间用管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在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氟利昂制冷剂来实现这冷降温。空调器制冷降温,是把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装在空调器中,再配上风机和一些控制器来实现的。制冷的基本原理按照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分别由四个过程来实现。压缩过程:从压缩机开始,制冷剂气体在低温低压状态下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提高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后,排入冷

3、凝器中。冷凝过程:从压缩机中排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或冷却水后,凝结成液体制冷剂,流向节流装置。节流过程:又称膨胀过程,冷凝器中流出来的制冷剂液体在高压下流向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减压。蒸发过程:从节流装置流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液体流向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空气或水)的热量而蒸发成为气体,从而使外界(空气或水)的温度降低,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回,进行再压缩、冷凝、节流、蒸发,依次不断地循环和制冷。单冷型空调器结构简单,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以及蒸发器等组成。单冷型空

4、调器环境温度适用范围为18°C〜43°Co制热过程则相反,见图1热泵型空调制冷和制热运行状态。图1热泵型空调制冷和制热运行状态第2章空调室内机噪声源分析和措施室内机的噪声来源主要有:贯流风扇转动引起的气动旋转噪声、交电磁场激励产生的结构振动噪声、压缩机传入室内的噪音和冷媒流动产生的气动噪音,这里重点分析由冷媒流动产生的气动噪音的控制方法2.1分析噪音产生的原因冷媒在进入蒸发器之前一般会根据性能需要,分成数路,这样的话就存在冷媒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冷媒分配不均匀就会导致有的管道冷媒多,有的管道冷媒少,冷媒少的管路往往气化

5、的快,流动的速度也会相应的加快,因此容易产生呼呼的类似刮风的声音,分流器的分配不均匀和流路设计不合理是造成这种声音的主要原因;其次分流器的内部常常也会发出异音,是由于冷媒在分流器内部进行分流,冷媒状态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发出的声音。2.2减小噪音的措施2.2.1•蒸发器流路设计应合理一般情况下,蒸发器各路的长度应该一样,但是有时候考虑到蒸发器各个面的进风量不同,换热效果也会不一样,可以在进风量大的地方,流路的长度可以长一点,进风量小的地方,流路的长度短一点,用于平衡各流路的压力和流速,各路的长度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应

6、该分好流路的路数,避免噪音的产生。2.2.2.分流器的设计和放置方式应合理冷媒在分流器中由一路分成了数路,且为了使冷媒能均匀的分流到各路,一般会在分流器内部设置节流装置,使冷媒节流提速后进行均匀分流,因此在分流器内冷媒会发生急剧变化而发出声音,对于此问题,不少空调厂家都采用在分流器内设置一定空间的内腔,已达到消除某一波段声音的效果。同时分流器的放置方式也非常重要,因为冷媒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有往下沉的趋势,所以分流器最好是竖直向上放或则向下方,避免因重力作用导致分配不均,从而产生噪音。2.2.3.改大各流路管径为了减缓

7、冷媒的流动速度和剧烈气化现象,可以考虑将管径加大,将局部阻力减小,这样的话也就可以减小压力损失,气化现象就会减弱;另一方面加大管径,使冷媒的沿程阻力系减小,进一步也减小了压力损失,减小流经管路的冷媒气化量,流速就会相应降低,从而达到减小声音的效果。第3章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首先应该判断声源;其次要分析噪音产生的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对应的措施,有效的解决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