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ID:46137042

大小:387.8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1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2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3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4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以及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建设。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

2、部署。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在于: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和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

3、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上述六个方面,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活力和秩序的统一、科

4、学和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这些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在我国现阶段,按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必须不断

5、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要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两个共同”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表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一论断明确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共同建设”涉及的是公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共同享有”涉及的是对公众权益的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和谐社会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同时,社会公众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是引领人们共同建设

6、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二)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

7、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和谐安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