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

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

ID:46138978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_第1页
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_第2页
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_第3页
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美声演唱的训练与发声摘要:美声唱法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喉咙的打开和稳定、横隔膜支持气息、和声带闭合挡气能力等儿个方面。关键词:浅谈;美声演唱;训练与发声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13-01一、喉头打开和稳定打开喉咙是羡声唱法的根本,是获得良好共鸣的基础。包括放下喉头和打开口咽腔。喉咽部的形态,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意大利著名戏剧男高音莫那科在被问到怎样做到打开喉咙的问题时回答。“统统都要下来,就是喉结要下来、呼吸要下来、舌头也要下来”。下来是为了声音打上去。稳定的喉头位置能

2、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喉头稳定地保持在吸气时的位置时,咽管内就形成了较大空间的咽腔,这样打开的咽壁很容易挺立。就是止确的积极的口咽腔歌唱状态。气流冲击声带发出的基音,经过这个良好的共鸣空间,就可发出优美的有弹性声咅。在训练屮怎样才能使喉头稳泄呢?首先放松舌头,舌尖轻触下唇同时打开口腔深吸气。或者体会打哈欠打开喉咙的感觉来打开喉咙。这时喉头就放自然的低位了。在打开喉咙时,可以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喉头位置是否在最低位置。在这个练习巩固之后便可在这个基础上发音。在此项练习中,一定要结合气息练习进行,有时吸气时喉位放下来了,一出声喉头会往上跑。此时应保持吸气的状态。通

3、俗一点说就是用气息把喉头往下拉着唱。这是没有喉头向下带动声带闭合挡气和横隔膜支持气息概念的结果。再一种情况就是喉头放下来了,舌头却缩回去舌根挡住口腔后部空间,发出来的声音一是往鼻子里灌,二是堵,不通畅,自然音量也小。二、横隔膜支持气息过去,在歌唱的呼吸方面主要有两种见解,一是胸腹式呼吸法,二是腹式呼吸法。近些年来基本上都认可用腹式呼吸法而很少用胸腹式呼吸法这个概念了。我们呼气与吸气的交替进行场地在肺部,而主宰呼吸的主要是横隔膜。横隔膜是一个大而有力的平滑肌屡。乂叫隔肌,把胸腔和腹腔分开。隔肌是呼吸肌,即当隔肌收缩时,扩大了胸腔,引起吸气;月两肌松缓时,胸

4、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我们在口常生活中的呼吸和歌唱状态时的呼吸是有差异的:日常生活中,吸气用力,呼气放松;歌唱状态时的呼吸则要求呼和吸都要按声音的要求和情绪的变化而能控制自如。为了这个控制自如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横隔膜进行力量训练。吸气前要充分放松下巴。打开喉咙抬起软愕。吸气时。要将身体放松。上腹部和后腰要舒展开,要吸得快、吸得深,动作敏捷,自然使人听不出声息,腰腹周围有明显的扩张感。在呼气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声带闭合向下挡气与呼气的力量平衡,胸部也要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坚持每发一个音、吐一个字,都耍闭合声带向下挡气,使呼气与挡气这两种相反的力同时在横隔

5、膜上形成对抗。让横隔膜、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使气息出得慢。出得均匀平稳。三、声带闭合扌当气能力声音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有以下几种发声耍领:(-)弱音控制歌唱发声时,对弱音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气息的控制C音量越小控制呼吸的力量越犬,用较强的“吸着唱”的感觉增加吸气肌肉群同呼吸肌肉群的对抗力,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气息时声门的压力,使声带产生最轻的振动。弱音是以集中成“小共鸣点”的音响形态出现的。沈湘先生说:“用较大的共鸣腔拢住一个小共鸣点儿,并把这个小共鸣点儿轻轻'吸住就能把弱咅控制住。”因此,在真、假混声的感觉中需要掺入大量的假声成分。(二)强咅控制具有一

6、定响亮度能引起空间共振的声音就是强音。强音分为中强、强、很强、最强的几个档次。把强音控制在一定的力度时,首先,心理上要对强咅力度的强度有个计划,按照计划的要求在方法上要做适度调整。首先要“打开喉底”,根据所需音量的大小,以“又吸又呼”的感觉向咽腔供气,声音则从“嗓子眼儿”出来。贴着咽壁向鼻咽腔“呼送”。声音的力度小,则“呼送”的气量少。声音的力度大,则“呼送”的气量大。到了高音区,加强“又吸又呼”的感觉。对呼气的量给予更巧妙的控制,使声音的力度变化随心所欲的表现。(三)量渐强的演唱声音由弱渐强时,歌唱者首先耍找到弱起音的正确感觉: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

7、觉“打开喉底”,感到一股很轻的声音从喉底下方的“小嗓子眼儿”贴着咽壁向上喝出來,这时的声音是在共鸣腔里集中成“点儿”状。当音量渐强时,加强“又吸又呼”的感觉向共鸣点逐渐增强呼气的量。在整个腔体中加强舒展、通畅、放松、兴奋的感觉,于是,自己能“听到、看到”咅量由小到大,声咅由“小点儿”膨胀成满腔灌得声咅。当然,音区不同,自我感觉共鸣腔的位置也冇变化:低音区的共鸣主耍在胸腔;中高区的共鸣主耍在口咽腔、口腔;高音区的共鸣主耍在鼻咽腔和头腔。参考文献:[1]许峰•美声歌唱学习的基本功[J]•滁州学院学报・201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