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ID:46139096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1页
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2页
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摘要:文科综合在高考中分值比重是非常大的,文综成绩的高低对一个学生总成绩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历史学科在文综中占TOO分,选择题48分,材料分析题52分,选择题是得高分的基础,材料分析题是得高分的保障,由于历史材料分析题,材料较长,古文或者半文半白的材料居多,很多学生在面对材料分析题的时候,往往是手足无措,失分现象十分严垂,本文将会针对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提供几点有益的参考。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方法在上次期中考试中,我对班级的历史考试成绩单独拿岀来做了仔细的分析,从选择题,再到材料分析题,我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第一,就

2、是班级历史成绩排在前20名的同学选择题得分差别不人,最终决定其历史考试成绩的是材料分析题得分的多少,选择题由于灵活多变,学生很难做全对,耍想尽量多的拿分,材料分析题无疑是我们可以提高的地方,我觉得要想让自己的选择题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前提,当我们开始做材料分析题的吋候不要一上去就开始阅读材料,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先浏览以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因为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一般有若干个,如果读完再去看问题,可能前面的我们就没有印象了,我们耍先看问题,再读材料,有的放矢,各个击破。对一则材料我

3、们通常要读三遍,第-•遍,大致的浏览,就是要大致掌握这则材料的大意,特别是要判断出这则材料所叙述的史实的所处的时代。第二遍就是耍精读,结合问题,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年代、时间、会议,人物、专有名词等,建立起材料与所问问题和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遍,就是要有重点的读,我们要学会剔除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对于对和问题冇关的材料我们最好拿笔进行标注,其至进行分点,建立对问题做答的大致框架。第二,分析提问的问题,明确问题要求。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题提问的基木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此种问法基本意味着,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我们要更

4、为认真的阅读材料,总结出我们需耍的答案。第二种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冋答。此类问题也就意味着问题的答案有可能不在材料当中,材料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出这个问题,或者是给出这个问题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此类问题,我们就耍学会联想,联想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与材料所提问题的契合部分,然后组合出答案。第三种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此种问法是难度较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问法,这就意味着答案一部分在材料中,一部分需耍我们补充,阐释深圳市进行必要的评论。在阅读提问吋,应注意某一提问是要求怎样冋答的,同吋要看清提问要求冋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

5、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冋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吋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疏忽。第三,紧扣问题,认真答题。扣题是我们解答材料分析题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得高分的关键所在。第一,首先要看清楚这个问题具体有几个问题,如果存在两个问题的,切记要分开去答。第二,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比如这个问题问的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最好把问题的关键词写在答案的前边,这样就显的调理清晰,给判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第三,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列举类或者陈述类的要

6、注意分条來做答,写好一、二、三、四,实现答案的序号话,这样便于判卷老师踩点给分。第四,材料分析题所给的答题空间一般是正确答案的两倍以上,在这里建议大家靠答题空间的上方去做答,这样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就便利于我们杳漏补缺。笫五,要注意答题的字迹和卷面的整洁度,首先做到字迹工整,大小适中,行与行之间距离合适,力求整洁美观,这样,在卷面分上就有可能占得优势。第六,就是要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多少,甚至是我们要分的要点数,高考材料分析题比如一个小点的分值是4分,基本上这个答案的要点就是两个,而答案不止有两个,一般是在数个正确答案屮答对任意两点就可以得到满分。第七,要

7、牢记一些回答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框架。比如:1、历史背景类二(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苗景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二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二思想+科技+教育+……2、历史特点类,从苗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二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一直接一主要一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

8、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