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

ID:46139984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_第1页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_第2页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_第3页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灵感很多人信奉写作靠灵感,认为灵感瞬息闪现,稍纵即逝;还有人认为灵感玄之又玄,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于是便望洋兴叹,以此事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挡箭牌其实这种种看法都是错误的首先,灵感是一种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有序与有效的训练来提高的其次,谁都承认灵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就是说,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一一灵感,靠的是坚持不懈的积累与训练后形成的。所以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长期的扎实而又科学的训练,让每个学生掌握这一似乎"玄虚”的思想武器一、靠积累获取灵感灵感的获取靠长期积累。没有生活的积累,任何灵感不会凭空

2、产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注意生活积累:意象、亲情、学习阅历、师生交往、理想前途、喜怒哀乐、社会焦点不一而是,都是需要积累的生活素材对于中学生来讲,除了需要积累以上生活素材之外,也要注重思想观念的积累。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无不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要让学生认识、学会、领悟并积累下来,以备写作之用。生活在大千世界里的人,包括中学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感受生活,所以要训练学生具有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偶尔闪现在胸海中的写作灵感二、靠思维获取灵感灵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而思维能力要靠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形成与提高。首

3、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思维的灵敏性和深刻性就增强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学生平时接触的大都是事物的表面,获得的是粗浅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涵的伟大等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独具慧眼。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通过对生活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来揭示其中深刻的内涵和实质,再把它提炼为简捷精练的语言,这就是灵感在写作中的常见形式慧眼从何而来

4、?1敏于思。训练学生勤于思考,从日常小事发现新的内涵2明于辨。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判别的习惯3善于控。启发学生精思深控,不满足与一知半解在不断领悟中获得创新的愉悦三、靠集体获取灵感给学生提供机会发表看法,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中学生。在和谐热烈的讨论中可以爆发灵感的火花另外,由于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素养等方面的限制,造成认识事物的片面性、偏激性,对此教师要运用“角色转控法”宋体察的分析,对症下药,启发诱导,特别是对差生更要保护其脆弱的灵感火花四、专注获取灵感让学生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专注迅捷,一触及文题而进入

5、角色。十分投入地去思考。耳目皆融完全沉浸到文题中去,对文题能心领神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能有强烈的语感和丰富的联想,都能用心灵去触摸。进而情动于衷,联想翩翩,思接车载。视通万里。这时,写作的灵感就会“从天而降”,落到笔端具体写作时教师还要做到:1再现形象。教师对所写事物进行归纳、概括,引发学生的情感2点示哲理。对所写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相似联想,挖掘内涵3美感诱发,对所写事物点明其自然美、社会美、意境美,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4环境熏陶,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和大自然中去体验,心感身交,直接触发灵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