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ID:46142210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方法众多,但史料教学法无疑应是基本的方法。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历史教学都十分重视这一方法,为我们留下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上海师大李稚勇教授在研究了世界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走向吋得出如下结论:“我们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高考试题也很注重史料的引用,尤其是2008年高考全国I卷历史题,几乎每一题都由史料引出。这些足以说明史料教学在高屮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进行史料教学?一、史料的选择1•进行史料教学,要明确选择史料的标准。向中学生介绍史料,一耍可靠,二要典型,三要相对全面。确凿可靠应放在首位。典型是指重要性和

2、代表性。在史料较多的情况下,要选择最重要最能反映历史真相及其本质特征的史料向学生介绍。如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史料,当日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横幅、毛泽东在城楼上的讲话等,就属这类史料,应向学生重点介绍。依据片面的史料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依据全面的史料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为此,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时要力求全面。如讲冷战产生的过程和原因,除引用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制定等史料外,还应引用斯大林的有关言论、“莫洛托夫计划”(即苏联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协定)、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等史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

3、冷战产生的真相及深层次原因。2•进行史料教学,耍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史料。有的研究者指出:“历史研究,首重史料。而对史料,尤重档案文献资料,其次才是冋忆或口述史。”有人推崇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强调将“地下之材料”和“纸上材料”结合起来。这些看法都很有见地,值得我们重视。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历史教师要拓宽史料范围,大量采用影视资料、歌曲、漫画等作为史料。但我们必须注意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对文学艺术作品来说,虚构和夸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这类作品用作历史教学资料时,一是把握好量,不能过多过烂,避免出现“电灌”现象,二要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历史信息。历史课毕竟不是影视、漫画、歌曲

4、欣赏课。3•进行史料教学,应力求史料的翔实与准确。史料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记叙,是主观历史,它与客观历史总会有一定的距离,不能把史料等同于史实。一般说来,史实精准比模糊好,但在史料欠缺下,模糊可能比精准更科学。如在说明夏朝建立、商朝建立、盘庚迁殷和周克商的年代吋,说大约多少年比说确切年代更科学。这就叫有儿分材料说几分话。在史料记述有分歧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不同说法同时存在,而不是只肯定某一种说法。如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有10000人左右、5000人左右、3000多人、1000多人、400—500人、不足200人等多种说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说法不…

5、,尚需进-•步研究,应该说这是实事求是的。二、史料的运用1•合理运用史料创设情景。我在导入新课《新文化运动》时,就运用了以下几张图片:魏源图、李鸿章图、康有为图、孙中山图(图片略)。然后辅以问题: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II的达到了吗?有的学生指出:魏源作为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也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康有为和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又有学生指出他们的主张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作了进一步的诠释,从而导出新授内容。

6、2.合理选择与整合史料,设计问题。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这一要点时,我运用史料设计了如下问题:材料一1912—1917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个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陈独秀《青年杂志》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设问: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

7、的历史背景。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指出三组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材料一反映了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之后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推行专制统治。材料三反映了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简单总结,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背景的理解。总之,史料教学法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选择和运用史料,增强教学的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