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

ID:46142941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培养爱美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善于挖掘小学语文材中的美育因素,恰当进行美育渗透,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1.语言本义美以苏教版为例,小语课本中精选了很多美文,课文中的语言似一颗糖,越嚼越有滋味;似一首歌,越听越被陶醉;似一幅画,越看越是迷恋。如第一册课文《秋天》一一'‘小鸟说,

2、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小牛说,秋天是金色的,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小鹿说,秋天是红色的,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秋天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这里用多彩的语言描绘了充满诗意的秋天,读着读着孩子们就被这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了。2•语言情感美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与正气。苏教版每册课本中都选取了一些表现爱国精神的课文。如第一册课本中的《东方明珠》、《我从中国来》,让孩子们看到了新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是了不起的,祖国的明天一定更美好。又如第九册课本中的第一课《师恩难忘》,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他在文章中充满深情地回忆了40年前的田老师上课的情景

3、。刘绍棠在文章最后写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3.语言意象美苏教版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意象赋予了孩子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空间。如白帆点点、鱼虾满船的《大海》,满天飞扬的《小雪花》,团结友爱的《好伙伴》,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捉蝴蝶的《变色龙》,虽然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的《黄山奇松》等等。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1.审美情趣的诱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感情,这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时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兴趣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促进审美注意的形成。李吉林老师在教学《

4、小小的船》时作了精心设计,先后三次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把金黄画纸剪成的“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孩子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明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波澜。第二次是引发孩子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第三次是让孩子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孩子们的情感波澜就推向一个更高的波峰

5、。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1.审美实践的不范教师运用富有美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向学生示范式地展现审美的方法和过程,就是在用实际的范例来指导学生应该怎样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如《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以个人苦难的童年实事导入新课,随后用充满深情的语气将全文范读了一遍。接着我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将全文再读一遍,整个教室的气氛严肃而凝重。我又让学生选读勾画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镜头一下子就定格在第二自然段,描写母亲以70来斤

6、的身体,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100多斤的重担,翻山越岭的情景。由文中的母亲,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他们谈到了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叮嘱,谈到了奶奶风中吹拂的白发、爷爷饱经风霜的脸庞……这一切在此时是那么鲜明又是那么亲切,同学们完全沉浸到教师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了。这一环节由于教师对审美对象有真切的感受和精到的鉴赏,并且显示了较强的表现美的能力;不但使孩子们受到极大的感染,而且也让他们跟着老师示范性的审美活动展开自己的联想、想象,在审美的境界中进行了自己的探索。1.审美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审美活动进行引导启迪时,不但要激

7、趣、动情、示范,而且还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斟词酌句,品味语言美;运用对比联想,感受形象美;启发想象,拓展意境美。以教学苏教版五上第25课《黄鹤楼送别》为例。在教学文章第四自然段:'‘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时笔者作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在屏幕上出示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的画面和文字,请学生读一读送别的文字,在大脑中想象送别的画面。然后抓住“杨柳依依”拓展诗经上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体会一切景语皆

8、情语。最后请学生站起来,把黑板想象成大海,自己就是李白,正伫立江边,凝视着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音乐声响起),有感情齐诵: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