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

ID:46144406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_第1页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_第2页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_第3页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_第4页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校的道德教育【摘要】从环境的载体来分,人一生的道徳教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家庭的道德教育,学校的道德教育,丁作单位的道德教育以及时刻存在的社会的道德教育。这四个部分虽各自独立,却也相互交融、相互配合,时刻影响着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尤其以家庭的道德教育和学校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因为这两个教育是发生在人们成长的早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道德品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46-02早期的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前提。没有经过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的人进入学校后会到处碰壁,这对学生的

2、成长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不利的。如果说学龄前在家庭接受的道德启蒙教育培育了儿童的道德幼苗,使儿童学习到了基本的道德准则,有了初步的道德认识和情感,那么入学后的几年到十几年间所接受的系统的道德教育,则可以把这株幼苗培育成参天人树,使人们比较系统地掌握道徳理论知识,比较成熟地确立公民道德观和远大的道德理想,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家庭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的配合,但总体來说学校的道德教育还是占主体地位的,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所以也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另外,我国的教育方针丿力来是要求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

3、理想、有道德、冇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不能把学校单纯地看做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学校也必须担•负起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重要责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学校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利益方面,放在了和考试成绩、升学率有关的问题上来,而对学生的教育则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更有甚者办学校就为赚钱而把对学牛的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也是对未来的不负责,是必须坚决抵制的。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学校形式上说道德教育很重要,但却没有付诸实现。总的来说,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基础工程,这个基础工程的质量,不但关系到受教育者本身的

4、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了屮华民族的腾飞,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搞好各级各类学校的道徳建设。小学生道德培养的关键,在于其内容是否适合时代的发展,是否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生理和思维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教育者虽然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他们,但是也要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培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耍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耍形式。初步具备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完整结构,即逐渐具备了明确的目的性,思维基本过程口益完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口益加强,思维品质上的

5、个体差界也有了明显的表现。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和不同教材的掌握上,孩子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教育者一定要仔细研究,把握好其屮的差异性。教育者可以采取具体事例配合抽象说教,这样比较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很人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升入高年级后,情绪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随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们的情绪状态总体上说是平静而愉快的。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小学牛的情绪变化,根据他们的情绪特点适当地调动他们,

6、使得教育能深入人心。从具体道德领域的教育来看,山于小学生离就业比较远,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只要适当引导就好,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道德、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如尊敬长辈、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不损坏公物等一些具体规范。这一阶段如果他们没有遵守这些规范是绝对不能姑息的,适当的惩戒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当然,我们在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使得他们从小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在进行传统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教育者还要朮时度势,适当地对他们进行一些环境伦理和牛•命伦理方面的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是他们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

7、部分。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为13〜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也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休和激索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身心发展的不i致性。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冇逆反心理,教育者的压力也更大了,对教育者的要求也更高了。这一时期的教育更需要技巧性,而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抽象空洞的说教,从这方ifii来说,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