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

ID:46149473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_第1页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_第2页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_第3页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_第4页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小组成员】:【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了分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时刻关注着其他同学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些同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儿百元的运动鞋,用着最新款的手机,导致了同学们的羡慕,然后纷纷去效仿,出现了明显的“跟风”现象,他们无非就是想追逐当代的潮流,享受人们羡慕的眼光,然而,他们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情消费”也成了中学生花费钱财多的地方,同学过生日啦,过节啦,都是要花钱的地方,而这些钱乂都是从家长的手中索取

2、的。这一消费观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什么中学生的消费这么多?而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呢?【研究目的】:本组此次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就是想探求现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校园里普遍存在的攀比,虚伪的心理,以及给及现在青少年一些正确的消费观,以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人员分工】:1•张瑞磊负责打印问卷调查表;2•魏志宸和赵嘉政负责分发问卷调查表并收回;3•张卓尧负责统计人数和各项所占百分比;1•林星星负责写论文;5•全组成员从所有调查资料中找出问题与特点,并总结。【获取资料】:%1

3、用书面形式的调查问卷,把拟好的问卷到同学班级去进行发放;%1用网络问卷,通过邮箱、留言板等工具把问卷发送出去;%1随机找…些愿意进行面谈的同学进行询问%1询问身边一些长辈,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消费观,将有益于我们的消费观,用此次活动传播给当代青少年【活动步骤】:1、我们先开小组讨论会,并确定研究问题与方向。(5月1日)2、讨论出的问题弄成问卷调查表,并分发调查表。(5月4日)3、统计问卷调查表参与人数,及各项所占百分比。(5月16H)4、在木校进行个人釆访。(5月27日)5、从统计好的各项数据中,找

4、出存在的问题与特点。(6刀3H)6、组员讨论解决方法,及认识。(6月4日)7、总结各自的感想与体会。(6月10H)【论文正文】: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不但没有传承老一辈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反倒是滋生出了一些不良的消费观,本次研究将探求这些不良的消费观从何而来,给及青少年们一些建议,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良好的消费观。【A・探求问题从何而来】:到了青春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竞争心理日趋显现,而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莫过于有些孩子热衷于比较消费,甚至是高档消费。越来越能花钱的孩子令家长忧心重重。网

5、络上频频爆出的青少年过度消费的新闻让我们震惊,小学、高中的孩子竟然花费上千、上万宴请同学为自己庆生。据前段时间网络媒体的调查,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直言,现代的青少年普遍喜欢攀比,其中超过半数认为现在的孩子攀比问题相当严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同伴的认同、外界的认同,当名牌、时尚消费成为一种潮流,倘若不追随潮流就会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青少年就会受到同伴有形无形的排斥。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容易产生崇尚时尚、追星的心理。而通过时尚的打扮可以使得自己在同伴中间更加显眼,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从中获得了心

6、理的满足。细细观察身边喜欢攀比的孩子,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家长其实在某些程度上同样喜欢虚荣攀比。尽管有些家长其自身的生活特点并不喜欢过度的消费,但是市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在衣食住行上落后于别人,因此不断以别人的孩子为标准给自己的孩子购置生活用品和学习培训,而这些条件其实可能并不符合自己孩子的客观情况,而家长对于孩子生活这些紧张,其实也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攀比。【B■解决问题的方法】:—FIRST: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生活中应该传播给孩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同时也

7、应该言传身教,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应该付诸行动。现代社会的家长们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长,所以家长们才是孩子们爱攀比的根源,家长们应该停止攀比,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孩子们攀比的现象会减少许多。—SECOND:如果孩子已经有攀比的心理,家长不妨带孩子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吃吃苦。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的不容易和在城市生活的幸福,这样大部分的孩子应该能改正自己的攀比心理,传承中华勤俭节约的美德。—THIRD:将攀比转变为生活的动力,将今天的自己与昨日的自己比一比,而不是与他人比吃穿住等。在生活中暗示口己,

8、我其实也挺好的,不需要和他们攀比。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攀比的另一个根源就是自己太弱,所以才会与他人攀比。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强大,这样我们就不会与他人攀比了。【G结论】:攀比心理的来源通过调查也大概知道了,一方面是父母,一方面是自己。对于父母,应该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多给孩子正能量的影响,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成长。对于自己,其实适当的攀比在我们生活中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不是指与他人在物质上的攀比,而是与自己攀比),在我们失落时给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